网站公告:

    《海边的曼彻斯特》| 所有跨不去的坎,都是对人生的死缓

    阅读数:2858 溺水的大象 认证评论员 2017-02-23 收藏

    文/溺水的大象

    公众号:溺水的大象(ID:drowningelephant)

    微博:@溺水的大象_



    这是一部极度缓丧电影。

    何为缓丧?就是整部影片没有高潮只有低潮,却通过剧情的堆叠带观众缓缓拖进沮丧的状态。

    这叫缓丧。


    就像从沙滩缓缓步进海滩直到最后被深海吞噬。

    这就是《海边的曼彻斯特》带给我的感觉。看完十分压抑。



    其实一段负能量还好说,人最招架不住的就是接二连三的负能量。


    一部影片如果只是开头略压抑,或中间不顺利,或结尾不喜人,观众都是可以正常消化的。因为其他时间段有能够抵消负能量的剧情为我们制造平衡。

    但《海边的曼彻斯特》很恐怖,通篇没有正能量,它给我们一口一口喂下的是一段持续绵长的负能量。


    以至于看到最后,已经丝毫不期待Lee的人生能有任何好转。

    他的人生与那场大火相伴,活在自己堆砌的黑暗。



    但对于这样一个人物,观众很难产生认同感,却容易站着旁观者的视角对Lee充满同情。

    因为我们所有人都不是Lee,但我们所有人都是Lee的分支。


    交流障碍 - 与侄子女同学的母亲无法正常聊天。


    消极的回避 - 对前妻极度抗拒。


    依赖心理 - 长期居住在波士顿,拒绝重新回到自己曾经居住的曼彻斯特。


    易怒 - 在酒馆与路人产生冲突。

    逃避 – 逃避成为侄子监护人的责任。



    以上都是Lee的悲哀,所有小人物的悲哀,目前的Lee全占了。

    他简直是一部小人物的史诗啊!

    Lee就像一个集大成者,所有颓丧在Lee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Lee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又让我们看到其他人。

    看到不愿意离开波士顿的Lee,会想到隔壁家儿子去到某城市发展,并没有成功却拒绝回家;

    看到交流愚钝的Lee,会想到某个号称“话题终结者”的同事,与他的谈话永远以“哦”结束;

    看到无法放下往事,与前妻坦诚交流的Lee,会想到电梯口遇到前任落荒而逃的朋友;

    而片尾在酒馆与路人产生冲突的Lee,像极了内心被压的喘不过气,只能拿起手边随便什么东西就往地上摔的自己。

     

    观众能在Lee身上看到许多熟悉的影子。

    我们之所以产生同情,是出于Lee背负着我们没有的精神枷锁,这是恻隐之心。

    之所以没有认同感是因为,我们可能只是Lee的十分之一,远不及认同的范围。



    这种状态下的Lee,仍然是决定要活下去的男人,他逃避让他感到不适的人和事,选择一种忘记过去的生活方式。

    他不是loser,他是社会底层的求生者,逃避和忘记就是他的求生方式。



    电影分三个时间点穿插讲述,观众眼睁睁看着Lee从一个开朗甚至有些话痨的人变成一个“哑巴”。

    更让人压抑的是,Lee性格的形成不是我们经常抨击的万恶的社会、原生家庭,而是一桩重大灾难致使。他的前半生烧在那场大火里,扬成空气里的灰烬。


    私以为Lee自那次大火之后就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象姐心理学学的不好,这里就不做多赘述了】,他后期性格的形成都拜那场大火所赐。他的疏忽造成的大火,葬送了自己的孩子,妻子也从他身边离开。


    他成为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

    只有在心里永远无法扑灭的火场陪他活。


    --------------

    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更多一手影评、剧评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溺水的大象(ID:drowningelephant)

    微博:@溺水的大象_

    相关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