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双子杀手》:技术就是艺术

    阅读数:3185 opllx 认证评论员 2019-10-20 收藏
    一位65岁的导演还在不断探索更多未来的可能性,许多比他还年轻的观众,却要囿于“故事”而开始守成么?



    假设世界上有一场旷日持久的“摘果子”比赛:选手们要去一片广袤的果树林里采摘树上的果子,评委会以摘回来果子的数量、大小、饱满度等标准去评判他们的成绩。

    经过多年的总结经验,大家发现24米左右的高度最容易爬,能摘的果子多、成色也好,于是选手们普遍都会在这一高度进行采摘作业,不是不能再往上攀爬,只是上层的果子不见得就更好,况且还要耗费更多力气,性价比太低了。

    某一天,一位采摘手爬上了120米高的巨树,摘回了与往常不一样的果子,但以往常的标准来说并不出众,有人为此新发现而欢呼,也有人对这种“无用功”嗤之以鼻……这位选手叫李安,这颗果子叫《双子杀手》

    我打的这个比方并不是很恰当,拍摄电影不是比赛,艺术创作也有更多元的制作方向和评判准则……可我此刻心情和那些为李安欢呼的人是一样的——

    看《双子杀手》是一场很奇妙的观影体验,我已经许久没有产生过这样独特的感受了,当那么清晰流畅的画面出现在银幕上时,我心中只剩下了一个念头:这部电影,我一秒都不能错过。


    大约在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李安喜欢上了与技术死磕,而在拍《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时,他就已经采用呈现了120帧的高清影像,此次《双子杀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尝试用了科幻动作题材的商业片,更加完整到位地展示了4K+120帧+3D拍摄制作效果。

    《双子杀手》刚开场那清晰度就震到了我,尤其是男主亨利狙杀目标的一场戏。

    普通“常规速率”的画面,貌似还仅仅是“更清楚了”的感觉,可一旦进入高速运动画面,影片与其他同类电影的差距立刻就体现出来了。

    目前我们所看的电影,绝大多数采取的都是“24帧”的拍摄放映技术,这是电影面世多年来电影人逐渐确认并默认的帧数,每秒24格画面更新率已经能让人眼感受不到卡顿了,但真当我们按下暂停键的时候,画面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尤其是高速率画面),因为在此帧数下,速度再快/慢,观众也看不清楚

    24帧仅仅是刚好够用的基础,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但它远非电影制作的极限。

    以当下的技术,电视已经可以达到60帧率,而人眼在超过800帧率时才会无法辨认,电影躺在浅滩里的时间已经太久了……所以,当早已经习惯看24帧的观众,在60帧或120帧的银幕上发现飞驰而过的列车依然清晰可见时,那种感觉是前所未有的。

    在如此高清的效果之下,影片的所有细节都可以、也需要做到无懈可击。

    《双子杀手》足以真实到看见人物脸上那些微小的皮肤颗粒,动态场景中物品的运动轨迹。

    比如最终高潮戏中重机枪扫射便利店时,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水珠、碎渣等东西从画面上飞过,而不是一道道模糊的轨迹(剧照体现不出来)。

    这套“4K+3D+120fps高帧率(HFR)、高动态范围(HDR)、广色域(WCG)、沉浸式声音(Immersive Sound)”的全新放映系统,被取名为“CINITY”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国已经有30多块CINITY银幕,预计到年底会增加到100块——相比起对电影欣赏已经显出疲态的美国(观众),这次李安把该技术的主场放到了观众更有“劲头”中国,算是走在了前头。

    这么说吧,观看《双子杀手》有一种全程“洗眼睛”的爽快感,以至于我看饰演女主丹妮的玛丽都感觉格外漂亮……

    除了高清画面之外,影片的另一大看点是两个威尔·史密斯的同框演出。

    影片制作团队并没有采取许多商业电影的成功经验,使用合成技术来呈现年轻版的史密斯,而是由年过半百的史密斯亲自上阵,通过面部动捕,制作了一个完全数字化的年轻版史密斯。

    负责这一块工作的是大名鼎鼎的视效公司维塔,具体效果可以自行体会。

    说到这里,不得不夸两句威尔·史密斯,51岁的“史皇”和23岁的自己同时出镜,听上去简单,实际上要演出来并不容易,虽然亨利和小克身上那种“做事细致,谨慎,自律,顽强,身手矫健”的特性是一致的,但角色本身的性格与气质又迥然不同。

    亨利身上更多要突出沉稳、反思,对于如今的史皇来说,要表现出这份“沉淀感”还适合些,但小克身上那种冲劲、茫然,却完全需要他“演”出来。

    在演绎小克时,李安不需要威尔·史密斯有太多“经验”,而需要那份初出茅庐的新鲜感——史皇当然不可能真把多年来的经验给丢了,只能说他掩饰、收放地非常理想,用自己的演技保证了技术的体现。


    也许有观众要问:电影再清晰再流畅,技术再先进再独特,剧情不好故事老套又有什么用?

    那我不妨反问一句:你已经有多久没被一部电影的剧情惊艳过了?你是不是觉得越来越难找到能让自己感到新鲜深刻的故事了?电影已经面世100多年,李安也说过:“100多年演了很多东西,其实许多东西已经僵化了,制式化了……

    多年来,有无数电影人在扩展电影艺术的宽度(故事、剧作、表演、思想等),相比之下,拓展高度(技术,效果,表现手法等)的人就要少得多——何况我觉得《双子杀手》的故事并不差,它只是简单、传统了些,放在今天显得“复古”。

    电影本身就是以技术为前提去实现的艺术表现形式,任何一种开拓、创新与进步都值得礼赞。

    我们这代人,没经历过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等技术革命的历史性时刻,所以我才格外珍惜每一次微小进步的机会,像《阿凡达》、《地心引力》、《阿丽塔战斗天使》等影片,我总也会多出一些额外的情感,此次对《双子杀手》也不例外。

    技术就是艺术。

    此情此景,我不禁想到了《三体2·黑暗森林》中章北海的一段话:

    “成吉思汗的骑兵,攻击速度与二十世纪的装甲部队相当;北宋的床弩,射程达一千五百米,与二十世纪的狙击步枪差不多;但这些仍不过是古代的骑兵与弓弩而已,不可能与现代力量抗衡……而你们,却被回光返照的低级技术蒙住了眼睛。你们躺在现代文明的温床中安于享乐,对即将到来的决定人类命运的终极决战完全没有精神上的准备。”

    这话“言重”了些,毕竟120帧的电影并不是什么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突破——但其不断追求未来可能性的精神理念却是一样的

    也许李安这次实验性的作品不够理想,也许60帧、120帧电影永远都成不了主流……但我相信未来总有一天会发生改变,历史上会留下“电影的先驱探索者”李安的名字。

    一位65岁的导演还在不停歇地尝试,许多比他还年轻的观众,却要囿于“故事”而开始守成么?


    【也欢迎关注我的公号“有爱评论区”。】

    相关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