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根据Benjamin Mee同名回忆录改编,讲述了一个单亲爸爸为了有一个全新的开始,买下了一个残破的动物园,他和他的孩子们、以及几个忠心耿耿的员工在其中辛勤劳动,希望能让动物园早日重新开门迎客。
一句话评论
达蒙的表演为影片带来了真实性和生活的感觉。影片也因此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好莱坞报道者》
克罗找到了真实生活和煽情之间的平衡点,他做的不错。
——Co[展开全文]
影片根据Benjamin Mee同名回忆录改编,讲述了一个单亲爸爸为了有一个全新的开始,买下了一个残破的动物园,他和他的孩子们、以及几个忠心耿耿的员工在其中辛勤劳动,希望能让动物园早日重新开门迎客。
一句话评论
达蒙的表演为影片带来了真实性和生活的感觉。影片也因此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好莱坞报道者》
克罗找到了真实生活和煽情之间的平衡点,他做的不错。
——ComingSoon
影片十分精彩,它向我们展现出了克罗标志性的真诚以及对古怪角色的掌控。
——《芝加哥读者》
虽然距离卡梅伦·克罗的佳作水准仍有一定差距,但却要比05年那部松松垮垮的《伊丽莎白镇》更加紧凑和上乘。
——《旧金山纪事报》
幕后制作
动物园情结
在本杰明·米尔的那本同名回忆录里,他描述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省吃俭用凑钱在一起购买了英国达特穆尔动物公园的故事。这间动物园在米尔购买的时候,已经趋于破产边缘,动物园里的200余只动物得不到良好的照顾。这间动物园于1948年被埃利斯·道尔家族买下,并于1968年对公众开放。可是由于经营不善,加之债务危机等等事件,道尔家族不得不在2006年的4月23日关闭动物园。2006年8月,米尔家族以110万英镑的价格买下了动物园和里面的动物。在筹集到资金并且对动物园进行整修之后,于2007年7月对公众重新开放。后来,本杰明·米尔便在英国知名媒体《卫报》上开创了一个讲述DIY的专栏,专门介绍自己在动物园中的生活、对动物园的修葺以及如何与动物相处的。这些专栏文章的合集,加上其他的一些文章,就是影片的改变来源,本杰明·米尔的那本回忆录:《我家买了动物园:一个永久改变一个年轻家庭、一个破烂动物园和200只动物的真实故事》(We Bought a Zoo: The Amazing True Story of a Young Family, a Broken Down Zoo, and the 200 Wild Animals That Changed Their Lives Forever)。
生长在圣迭戈的卡梅伦·克罗对动物园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圣迭戈的动物园可以算得上是当地的支柱性产业了。克罗说:“拍摄一部动物园的电影可能是潜意识里的一种想法,因为住在圣迭戈,就没有办法不去注意到动物园里的事情。其实,吸引我指导这部电影的,还是艾莲·布洛什·麦肯纳写的那个剧本。当时,我的手上有好几个项目。于是我就一个一个剧本筛选,当我看到麦肯纳的剧本之后,我就被吸引住了。后来,我看了米尔的回忆录,也相当喜欢那本书。正好其他的几部电影还不够成熟,所以我就决定要来指导这部戏了。在决定之后,我重新改写了剧本。虽然我并不是一个狂热的动物园的粉丝,但是身边有个大型动物园的生活,我还是很习惯的。可能真的是冥冥之中,上天选择了我来执导这部电影的吧。”
动物也是角色
在改写剧本的工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卡梅伦·克罗碰到了马特·达蒙。那个时候,达蒙正在拍摄科恩兄弟的影片《大地惊雷》。在和达蒙商谈了影片的剧情、细节和主题之后,达蒙决定加入克罗的剧组。克罗说:“我写到一半的时候碰到了达蒙,然后就萌生了希望他来主演这部电影的想法。据我所知,达蒙有他的两面性,一方面他是一个很顾家的男人;另一方面,达蒙身上还有这某种洗脱不掉的摇滚的气质。所以,他能来演这个角色,我觉得是恰如其分的。在敲定了达蒙之后,我继续修改我的剧本,并同时把达蒙的形象放在我的脑子里,尽量把主角的性格和行动方式写得像是达蒙本人一样。达蒙的演出为影片增添了很多的真实性。他的表演既率真又真实,就好像他家真的买了一个动物园一样。”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的动物,在那个买了动物园的家庭之外,这些动物可以说是影片最重要的“演员”了。它们的“表演”将直接影响影片的质量。克罗说:“其实,动物是这部电影里最重要的,而且是没有台词的演员。它们的情绪、反应都是影片的组成部分。本来,影片的主角就有一点唐吉可德的色彩了,那如果这些动物再变得疯疯癫癫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就丧失了它所有的一切的感人的元素了。达蒙的表演,把唐吉可德的浪漫化,变成了一种对家庭生活和梦想的坚持。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整个电影的中心。”对于和动物一起表演,达蒙说:“这很有趣,每天和一群动物演员工作在一起。现场有很多负责动物生活的工作人员,让我明白一个家庭搞一个动物园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来自冰岛的音乐
卡梅伦·克罗曾经是老牌音乐杂志《滚石》的编辑,也曾经执导过讲述乐队巡演的影片《几近成名》。所以,他对音乐的品味非常独特。在这部影片中,克罗为影片找来的音乐制作人是是冰岛的摇滚乐队Sigur Rós。那么克罗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放弃那么多在美国发展的音乐人,而要从冰岛找来一支摇滚乐队呢?按照克罗的说法,这支乐队做出来的音乐的独特性是关键所在。克罗说:“当我们在拍摄电影的时候,我就在听Sigur Rós的音乐。他们的音乐非常独特,有着自己的质感和音乐性。这和很多美国人做的音乐很不一样。后来,我觉得,为什么不找Jónsi(Sigur Rós的主创兼主唱)来为影片写点音乐呢?他问我要了剧本,一段时间之后,他就决定来做音乐了。来到美国之后,他很快就写出了影片的主题曲。整个剧组坐下来一听,立即就决定要使用这个音乐。可以说,观众从这部电影中听到的音乐绝对是最特殊的、最有独特个性的,绝对不会是雷同的。Sigur Rós就好像是一个宝库一样,他们的手上有各种各样的音乐,可以满足我们的各种要求。能和这样富有原创力的音乐人合作,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同样对音乐有着独特品味的达蒙说:“影片的音乐很棒,很有一种独到的感觉。如果说克罗的电影展示的是一种家庭生活和个人遭遇的话,那么这种电影配上Sigur Rós的音乐,就成为了一种艺术品。这两者非常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能带给看电影的人非常与众不同的感受。和克罗合作,是一件挺舒心的事情,而且这样的一部电影是需要静下心来表演的。因为,它不是《谍影重重》。我需要去耐心揣摩人物,并体会人物的情感,才能把这个角色塑造好。我觉得,在生活出现危机的时候,有了像是本杰明·米尔的那么一股疯劲,也许才是最好的。”
花絮
·本片是卡梅伦·克罗自2005年《伊丽莎白镇》后首次执导。
·影片根据本杰明·米尔的同名回忆录改编,剧本由艾莲·布洛什·麦肯纳(《穿普拉达的女王》)执笔。
·影片最初的主演人选是本·斯蒂勒。
·艾米·亚当斯、瑞秋·麦克亚当斯和玛丽·伊丽莎白·文斯蒂德都曾经是影片女主演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