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克鲁尼再次自导自演,片中所揭露的政治黑幕:暗箱操作、桃色事件、甚至对政治人物道德的指责,都符合大众的喜好。
故事以克鲁尼饰演的完美的民主党政客迈克·莫里斯为核心,他天才、帅气、野心勃勃,充满领袖气场,他向公众保证他会诚实于自己所言。斯蒂芬(瑞恩·高斯林饰)则是他竞选班底中的媒体发言人,这个新兵的势头几乎盖过了竞选班底中的老头目保罗(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饰)。不过政治总会慢慢显示出其自身[展开全文]
乔治·克鲁尼再次自导自演,片中所揭露的政治黑幕:暗箱操作、桃色事件、甚至对政治人物道德的指责,都符合大众的喜好。
故事以克鲁尼饰演的完美的民主党政客迈克·莫里斯为核心,他天才、帅气、野心勃勃,充满领袖气场,他向公众保证他会诚实于自己所言。斯蒂芬(瑞恩·高斯林饰)则是他竞选班底中的媒体发言人,这个新兵的势头几乎盖过了竞选班底中的老头目保罗(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饰)。不过政治总会慢慢显示出其自身的险恶。
斯蒂芬与前来实习的大学生莫莉(埃文·蕾切尔·伍德饰)发生了一段恋情,却不经意发现了莫里斯与她有过一夜情,而莫莉还怀上了孩子。随后,斯蒂芬与莫里斯对手的竞选主管(保罗·吉亚玛提饰)私下会面被曝出,他被迫辞职,而莫莉更是因此自杀……
一句话评论
虽然克鲁尼送上了一出精彩、好看的电影。但还是应该说,这部电影太过于商业化。在威尼斯,它多多少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卫报》
影片的成功关键,在于一群配角演员的表现,他们完全烘托出了整部影片的气氛。他们的存在,使得这部电影更具有说服力。 ——《邮报》
技术上的专业性和精准性,让克鲁尼把很多元素融合在了一起,拍摄了这部纯粹、直接、简单的电影。 ——《好莱坞报道者》
幕后制作
导演自述
《总统杀局》改编自比卢·威利莫的戏剧剧本《法拉格特北部》。当读完了剧本,格兰特·赫斯洛夫和我都被这个漂亮的剧本打动了。随后,在2007年,我们开始了影片的前期制作。那个时候,奥巴马刚刚被选成美国总统。突然间,制作这么一部政治片似乎是不合时宜的,每个人都很期待奥巴马的执政,所以我们把影片的拍摄日期退后了。也就在一年之后,人们对奥巴马的乐观主义渐渐消去,所以这部电影也便找到了合适的时间开拍。应该说这不是一部讲述政治的电影,而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如何在高层获得成功的故事,他的成功让他付出了自己的灵魂。这是一个发生在政坛的关于道德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灵魂人物是瑞恩·高斯林,没有人能比他更适合这个角色。保罗·吉亚玛提和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的演绎也很出色,他们的配戏使得高斯林的表演更有说服力。埃文·蕾切尔·伍德是我心中的莫丽的唯一人选,值得庆幸的是,她对我说了。玛丽莎·托梅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可以说她做的每一件事,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这部电影里的艾达也不例外。我在电影里的角色是一个ZF官员,这是我扮演过的最政治的角色。
政治作为背景
即使不在好莱坞,乔治·克鲁尼对政治事业的热情也是出了名的,他除了积极参与各项政治活动之外,还积极帮助某些参议员拉款,甚至还拍摄过政治题材的电影《晚安,好运》。在好莱坞中,他算得上是最有政治积极性的电影人,一项民调表示,如果下一任美国总统出自好莱坞,那么乔治·克鲁尼则会坐上总统的宝座。
这么关注政治的导演在拍摄《总统杀局》时,也曾对政治有过戒备心理。2007年,克鲁尼和格兰特·赫斯洛夫一起改编好了本片的剧本,但是当时奥巴马竞选成功,全体美国人都沉浸在了欢乐之中,因为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人们对他抱有乐观的想法。于是克鲁尼便决定停止这部电影的制作,等到热潮过去再说。一年之后,人们看到奥巴马与其前任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所以群众的乐观的情绪也便烟消云散,克鲁尼这才把剧本拿出来拍摄。
不过,克鲁尼本人却并不觉得这是一部“政治电影”。他说:“政治在这部电影里只是一个背景、一个舞台而已,并没有起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这个故事,更多的还是关乎道德,关乎一个人是不是能面对自己的灵魂的。所以,把剧本改编到华尔街,或者是其他的任何背景里,都能成立。不过,我确实偏爱那些极有权势的人,他们有权力和力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达到一些并不道德的目标。于是,影片的政治背景绝对提升了电影的档次和品位,因为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选择和表现才有最典型的意义。我觉得,人们在政治的中的行动是一如既往的,从尤利乌斯·凯撒时代开始就是这样,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变过。”
其实,影片中的政治性在克鲁尼看来,只是一种必然的内容,因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和电影的题材,都和“政治”相关。他说:“我是那种成长在70年代的人,看着很多与政治相关的电影长大。那些伟大的导演拍摄的伟大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社会问题:公民权、女权运动、嬉皮士文化、反战、美国梦等等。我觉得我很有必要拍摄这么一部电影,来反映当下的社会问题和症结。我在电影中讨论了一些诸如权力过大、政治内幕、打击报复等等内容,当然,我没有给出什么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因为我只想在影片中讨论和展示这些问题,而不是给出解答。”
大腕班底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乔治·克鲁尼前前后后花掉了4年时间,而且还自己到处为影片找钱。因为这并不是一部会在票房上有太好表现的商业电影,而且影片的题材敏感,所以即使是2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也让克鲁尼捉襟见肘,叫苦不迭。不过,即使只用了200万美元,克鲁尼还是成功地找到了瑞恩·高斯林、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玛丽莎·托梅、保罗·吉亚玛提、埃文·蕾切尔·伍德这样的奥斯卡级别的表演班底。
谈及是如何找来这些主演的时候,克鲁尼说:“我很幸运,因为我手上的这个剧本正好是他们都想来拍摄的。于是,在好运的驱使下,我得到了这么一个不可思议的阵容。很多演员都很主动和积极地要求加入到剧组中来,在创作剧本的阶段,我们对主演有很多设想,但是到了真正的寻找演员的阶段里,目前的这些演员几乎都是我们的第一选择。尤其是瑞恩·高斯林,他是所有演员中最积极的一个,我能感觉到他很想参演这部戏的激情。在有了这样的阵容之后,做导演就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了,而且创作的乐趣也就渐渐显现了出来。而且,指挥这些演员表演,比我自己在摄影机前表演要有乐趣的多,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体验。”
谈及影片以及和克鲁尼的合作,瑞恩·高斯林说:“这的确不是一部政治片,而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惊悚片。影片里面没有任何政治性的暗指也没有什么隐喻,政治在这里只是一个背景和舞台。我觉得,这个故事发生在华尔街、好莱坞或者是什么工厂里都可以。可能这就是这个故事本身所带有的戏剧性的缘故吧。克鲁尼是一个很好玩的家伙,他每天的工作都是满满当当的,他不停地表演、修改剧本、导演、制片、筹钱等等。休息的时候,他会和我们打打篮球之类。”埃文·蕾切尔·伍德说:“首先我很喜欢我在片中的人物,这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角色,其次我也很喜欢这个带有政治味道的惊悚片,因为很难得有机会能出演这么一部题材与合作伙伴都很杰出的电影。我很喜欢克鲁尼,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家伙。他也是演员,知道什么地方适合演员自己发挥,知道什么地方要导演的剪辑来展示。所以和他合作很简单也很愉快。”
花絮
·影片改编自百老汇的舞台剧,其原名叫做《法拉加特北站》(Farragut North),是美国新锐剧作家鲍尔·威利蒙的代表作,他曾参与过2004年的美国大选,并从中得到素材和灵感创作出了这部百老汇舞台剧本。
·影片上映的时候变成了《总统杀局》(The Ides of March)。据说索尼公司为了影片的名字和乔治·克鲁尼发生过争执。因为舞台剧的原名在美国享有广泛的知名度。不过在克鲁尼的坚持下,影片最后还是以The Ides of March为题发行。
·The Ides of March的字面意思是3月15日。在历史上,这一天是尤利乌斯·凯撒的遇刺日。在莎士比亚的剧作《尤利乌斯·凯撒》中,一个预言者告诉凯瑟,要“当心三月十五日”。所以The Ides of March的片名是一个象征,暗喻着某种争执上的阴谋和诡计。
·影片在标题时间的前一天,3月14日开拍。
·影片原计划在2011年的12月举行小规模的点映。可是由于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口碑不错,索尼把影片的公映时间调整到了2011年的10月14日,后来又提前了7天,放到了10月7日。
·影片得到了意大利电影频道的投资。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放弃了主演一角,不过他还是担任了影片的制片人。后来克里斯·派恩也曾是主演的人选,只不过最后瑞恩·高斯林得到了这个角色。
·布拉德·皮特曾经是扮演保罗·萨拉的人选。后来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代替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