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尺度、没有血腥暴力、没有小说、游戏或是老剧新拍的知名IP加持,
这部看似平淡的原创科幻剧集却能两季都拿下9分高分,成为充斥黄暴、翻拍的美剧届的一股清流。
今年的春节、元宵节都过完了,回到工作岗位是不是有种不适应的感觉:
这么复杂的工作是我能做的吗?甚至忘了开机密码...好像越休息越无法进入工作状态。
还是节假日仍在形加班,拜访亲朋好友也不能忘记问候老板事客户,完全不能真正放松去享受假期。
作为牛马的我们,上班比上坟还难受,想赶紧放假,但休息了也会担心KPI还有收入,如果有什办法能将工作和生活彻底分离我们的人生会不会更好。
《人生切割术》就有这样一个能将工作和生活彻底分离的公司。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家名为卢蒙的超级大公司内,一种名为记忆分割术的全新技术正在公司内部进行实验,
接受了手术的员工将进行人生切割,工作人格和生活人格完全分离,
工作人格不会知道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日常生活人格也对公司里的工作毫无记忆。
男主马克为了减少对亡妻的思念,便选择了接受切割术,让他的生活和工作完全分离。
这样马克的生活会更轻松,工作会更专注吗?答案自然是不可能的。
他依赖切割术麻痹痛苦,却又在工作中叛逃,进而发现公司的心理医生和亡妻一模一样。
一石激起千层浪,马克逐渐发现公司背后有着深不见底且不可告人的秘密。公司不仅仅是分离了记忆,其实是在控制着他们的人生。
终于马克和朋友们开始认识到了同“切割术”打交道的可怕后果,这让他们在痛苦之路上越走越远。
他们要打破这种局面,反抗公司,并且似乎找到了突破口,将被切割的记忆和人格重新整合。
主角们的反叛似乎使公司开启了一个“切割术改革”的新时代,所以这意味着他们没有麻烦了吗?
显然不可能,对自由的探索轻易地被加薪和改善福利待遇所击垮。
有一个你无怨无悔地为另外一个你打工,你会拒绝吗?
在高科技的加持下,人完全沦为工具人,甚至沦为自己的工具人。
“切割术”表面上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完美分离,互不干扰的乌托邦似的理想,但其本质仍然是奴役。
工作人格成了永动机,被迫承受高强度的劳动,不知疲惫,没有休息的概念。
当回到生活人格对公司的处境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自己工作的内容是什么。当工作人格开始觉醒,一切似乎又回到最初。
“驯服一个囚徒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让他相信自己是自由的。”
当科技成为牢笼,我们是否自愿成为囚徒?又能否奋力挣脱...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部看似内容毫不相干的剧集《西部世界》,也是从记忆开始着手操控仿人机器接待员,
有些记忆被刻意植入,让机器更像人,更有人味儿,同个人也能因为不同的记忆被赋予不同的人生。
也有一些记忆会被定时清空,让他们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人生陷入无限循环被困住却毫无察觉。
当接待员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的记忆开始交错时,当该清空的记忆不被忘却时,接待员也开启了找寻自己人生意义,打破囚徒困境。
再回到《人生切割术》,除了内容该剧的画风也是别具一格,看似能治愈强迫症的精简整齐对称,却给人一种沉浸式的压抑感。
剧中的核心场景——卢蒙公司,以极简主义的几何结构和封闭式空间强化了压抑感。
卢蒙办公大楼形似“密不透风的巨大玻璃盒子,玻璃幕墙与冷色调金属结构营造出疏离感,象征资本控制下的人性禁锢。
重复的走廊、相同的工位和单调的电梯场景,通过对称构图与长镜头强化空间压抑感,暗示角色被困于“永恒的职场牢笼”。
大量使用对称画面和静止镜头,如会议桌前的角色对峙场景,凸显体制的秩序感与个体的渺小。
脑部芯片、信息探测器和复古电脑等道具设计兼具未来感与陈旧感,也暗示了技术异化的历史延续性。
该剧也对苹果产品的设计理念做了很好的诠释,将极简主义融合其中。喜欢这种画风的不要错过这部剧。
这部剧里还有一个演员保持着“老古董”的习惯,还在用DVD看剧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