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禁忌的欲与爱——盘点影视中惊世骇俗的师生恋

    阅读数:33578 kiwisama 认证评论员 2020-11-18 收藏
    近期,一部早在13年就拍过电影的师生恋题材《教师情事》改编成剧集后,引发了出乎主创意料的批判风波。然而这部剧的尺度相比早年它那些惊世骇俗的前辈们而言,只能算是小儿科。在趋向于更加保守的时代,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当年影视中那些奋不顾身、遍体鳞伤的禁忌绝恋。正如这些影视中所展现的那样,我们不讴歌这样的畸恋,而是将它血淋淋的伤口呈现在大家面前,它有很多张面孔,有纯粹的爱,有纯粹的欲望,也有纯粹的恶,有无私的付出,也有自私的占有,淋漓尽致地曝露出人性的幽暗。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彼此纠缠、难以分割,让师生恋充满了复杂的、难解的、绝望的、扭曲的悲情。愿诸位心怀慈悲,但也时刻警醒。
    说到师生恋题材的影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这一部。凯特·布兰切特和朱迪·丹奇两大影后同场飙戏,对手戏精彩绝伦。它取材自真实案例,女主原型出狱后,他们真的结婚了,但就电影的结局来看两败俱伤。所以我们不如将现实和影片分开对待。

    希芭·哈特年轻美丽,气质高雅,来到新高中任职后,立刻引起了老教师芭芭拉的关注。她的示好让初来乍到的希芭心怀感激,将其当成密友倾诉心事,然而在此过程中芭芭拉那强烈扭曲的占有欲也渐渐浮上水面。当发现希芭和学生的禁忌之恋后,芭芭拉用保密为筹码一次又一次地威胁希芭,以求永远控制希芭。直到秘密曝光于世,腥风血雨扑面而来……

    那么多描写师生恋的作品,《丑闻笔记》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它采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重点塑造了一个第三人,她既是旁观者、记录者,又成为了告密者,窥视、侵占、掠夺、毁灭。压抑和渴望互相碰撞,两个女人各自唱着寂寞的歌,一个因为孤独和学生相恋,一个因为孤独想要控制一切。孤独令人恐惧、令人扭曲,令人疯狂——“以我之所有,换一刻光阴”。区别在于有人回了头,有人永不回头。

    《丑闻笔记》的原著小说我也看过。不知是不是有所顾虑,没有过度渲染书上那男孩懦弱的恶毒,看书让人后脊背发凉寒毛倒竖,电影温和许多。但无奈和悲凉弥漫其间,深入骨髓的孤独,是一个个打不破的牢笼和醒不来的噩梦。
    说到师生恋的惊世骇俗,无能出《教室别恋》之右者。首先它成片年代早——1996年,再者其中情欲贲张却又不动声色,连那把马莉卡·拉格尔克朗斯坐过的椅子都成为了情色影视史中的朝圣之物。最后,少年的反抗和报复更是打破了情欲编织的陷阱,将情与欲剥离,将禁忌淬炼成残忍。(附送一个小八卦,女主是导演第二任妻子,男主是导演和第一任妻子的儿子。)

    这是一部北欧电影,二战时期的背景清冷压抑,配乐神圣空灵,光影中肉体交陈,挑逗、试探、碰触都极具美感,无数情色隐喻如暗流奔涌。性感的女教师是青涩少年的“性启蒙之母”,成熟的肉体宛如少年成长路上的丰碑。而那少年是多么英俊鲜活,直接撞进女教师的生活,和无趣的丈夫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当激情冷却,男孩成长,独留一个可悲的女人挣扎怨恨。这是青春和成人世界的激烈碰撞,青春因为拥有无限可能性而可以翻脸无情,成人世界却因为缺失和执念,空留一声叹息。性吸引无法延续一生,没有人能够保持永久的激情,人生有太多东西会打破性的幻局。男人和男孩最终结为同盟,告别青春,祭奠女人。
    这是一部“以恶之名”的重口电影,慎看。如果说上述两部影片好歹还有师生恋初期的一些美好情愫,这部则是将欲望所带来的恶意淋漓尽致地剖析殆尽。里面充满了极度压抑的情欲与扭曲的控制欲,既有令人窒息的家庭畸形关系,又有社会权力关系的博弈。几场性爱和虐待戏没有一丝美感,只有禁锢的、自私的、压抑的、绝望的、残酷的、丑陋的人性。

    法国文艺女神于佩尔饰演不惑之年的钢琴老师埃利卡,她不算美丽,但清冷又骄傲,冷漠的皮囊下暗潮奔涌。她和年迈专横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受尽控制却又无法逃离。上课时她严肃冷漠,但下班后却去色情录像厅、偷窥情侣做爱,甚至躲在浴室自残。她用种种变态行径来平衡身体的欲望,直到遇见了年轻英俊的华特。从此之后,激情毁灭一切。她从伤害自己,转向伤害别人;从被控制的人,到控制别人的人;从一个严守秘密的人,到宣泄秘密的人,最后玩火自焚,发现对爱的向往只带来痛不欲生的伤害,她满盘皆输,彻底崩溃。

    原著作者耶利内克曾说:“我的文学是愤怒的、反抗的文学。”于是她残酷无情地叙说了这样一个全员丑陋不堪、精神异常的故事。但这极度扭曲的叙事却是禁锢之爱最完美的诠释,当爱变得自私,它会变成世界上最丑陋最无耻的东西,无论是亲子、师生,还是任何一对男人和女人。伤人者最终伤己,然而这个世界,毫发无伤。
    在《裂缝》的畸恋中,主角均为女性。所以它不仅描述了师生恋,还有着同性的爱恋,以及各种不易被人察觉的心理缺陷。这部影片中有真挚的守望相助,也有怯懦自私和气急败坏,更有飞蛾扑火的热情和破茧重生的幸运。这里有诗一般的美,也有刀锋一样残酷的现实,有可怜,也有可恨。

    G小姐任教于一家专门招收被遗弃女孩的女子学校,她自闭、完美主义者、没有安全感、恐惧男性,女子学校是她的避风港,她一手组建了跳水队,队里年轻的女学生们是她的慰藉,她借由给她们描述自己“周游世界的经历”而得到她们的崇拜。然而新来的大小姐费雅玛识破了她的骗局,与她争锋相对。同时费雅玛的优秀和高雅也打破了G小姐在队中的威望。于是G小姐对费雅玛产生了爱恨交织的情感。她渴求同类,却爱上了和她大相径庭的人。

    和费雅玛对G小姐嗤之以鼻不同,学生中也有誓死捍卫G小姐的人,Di满足于G小姐构筑的想象牢笼,只有得到对方的肯定才是她的一切。两个维持现状的人和一个要打破现状的人,注定会塑造一场悲剧。只有悲剧发生之后才有人能够有幸逃离,只可惜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本片可以看作是《裂缝》的温情纯爱版,画风极美且有诗意。它比起前者更像一则爱情童话,她们互相成就、互相守护。最初仍旧始于欲望,而留下的是灵魂的印记。

    西蒙娜内心细腻柔韧,内敛平稳而有深蕴,她追思过去的女友,于是回到两人共同成长的天主教寄宿学校教诗歌。她虽有男友却心不在焉,恪守宗教和社会道德,直到遇到一个叛逆倔强的女孩,被其义无反顾地追求。对这份感情她本惶恐不已,但最后她担下全责离开时则已坦然无惧。而学生安娜贝尓在本片中是更为主动的一个,她也曾痛失初恋爱人,公然蔑视权威的她连换三个学校终于遇到了西蒙娜。她被老师的温柔善良和耐心优雅吸引,她主动却不强求,倔强却不任性,渐渐打开了西蒙娜那闭塞的心灵。

    本片中的爱情是非常简单纯粹的爱情,无关身份、无关年龄、无关性别,最后一曲衷肠化为默默的守候和心灵的依托,只不过这段感情恰好发生在师生间而已。她们想要一起面对人生却终无法实现,留下一段美丽的回忆给自己和对方。正如安娜贝尓唱的那首歌:在错与对的咫尺之间,我会在那里等待着你……

    小福利:同款寄宿学校师生纯爱推荐1931年《穿制服的女孩》,那里面的爱情可太美了(人也绝美),前提是你们找得到资源的话(发出邪恶的笑声~~),看看这个年份,真是为现在的影视开放度的倒退扼腕叹息。
    终于,出现了男老师+女学生的组合(以上划掉重来)。这部伍迪·艾伦打造的师生恋电影起用当年尚未大火的石头姐艾玛·斯通,用他最爱的搭配:愤世嫉俗的老男人和聪慧单纯的少女来疯狂反讽道貌岸然的知识分子,以一场荒诞的谋杀游戏来讽刺盲目的激情并仰天大笑,重申生活的荒谬和妄图“掌控人生”的徒劳。

    本片的故事像是《赛末点》+《辣手摧花》。大学哲学教授菲尼克斯对女性来说充满吸引力,却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在影片中至少有两个女人为他痴迷,一个是已婚女教授丽塔,一个是懵懂女学生吉尔。前半部分以双线叙事铺垫了两位女性对男教授的追求,直到一场谋杀案的发生,将双线并成一条主线。就因为在餐厅听隔壁桌说起一桩离婚案中法官的不公,菲尼克斯起了替天行道的念头并由此来寻找自己的存在意义。然而这个秘密却被那两个女人看破,一场荒诞滑稽的谎言游戏就此展开。而在周旋过程中,“存在主义”这样的人道主义自由哲学却被实践得格外自私可恶。

    和前面几部影片不同,在本片中师生恋并非重点而是辅助和背景,是谎言的plus版本,是整部影片荒谬感的放大器。看完这部的小伙伴,也可以加看一部法国师生恋电影《白色婚礼》,两部对照着看,你就能看出现实的人和活在幻想中的人,在面临同样选择的时候会有多么不同。
    相较于上面几部影片的成片年代较早,《外遇》则离我们近得多。近年来美国的风气越来越保守,确实也只有欧洲还敢涉及这类题材。但本片口碑不高,也没有拍出新的立意,很多人是冲着《羞耻》里的塔利亚·桑德维克·莫尔去看的。

    安妮塔同样是生活单调无趣的女老师,跟之前影片中的女老师们相比,她真的算是又老又不漂亮,更谈不上性感,丈夫的冷漠和压制让她倍感寂寞无助。而少年马库斯的出现给这样贫瘠的生活带来了一线生机。只可惜她再次遇人不淑,本片中的少年是个彻底的恶魔,他只是贪图新鲜,目的性很明确地勾引了她,得手后便很快将她抛弃。现实的泥沼和精神世界的崩塌同时向她袭来,她却仍然没有做出对少年不利的解释。

    北欧电影一向有个优点:当我克制的时候,不代表我不绝望、不悲伤。本片在这一点上也很到位,虽然整个剧本不够完善,但几位演员特别是女主的演技非常在线。最后我想说,女人啊,要记得化解孤独的,从来就不是情欲。
    和欧美比起来,日本在师生恋的禁忌关系上显然不敢过于出格,甚至大部分时候会渲染成纯爱,让人忘记这背后的挣扎、禁忌与伤痛,但这部1999年的《魔女的条件》除外,至今它在日本的师生恋题材影视剧中还处于一览众山小的地位,立意上更是堪称振聋发聩。

    松岛菜菜子饰演的广濑未知站在讲台上冲着泷泽秀明饰演的黑泽光那惊世骇俗的一喊,如猛烈的飓风摧枯拉朽,但之前的剧情铺垫不会让人觉得是这仅仅是在赞颂这样的爱情,而是警醒人们爱衍生奇迹也造就怪物,它既千金难买,也不分是非,它让你选择自我或者选择责任,但有时会指向同样的痛苦。

    老师未知和学生光是两个痛苦的人,他们一个是大人却又不像大人,一个是孩子却又不像孩子,都是自己那个世界流离失所的异类。他们在对自己命运的逃亡中相遇,如溺水的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人无处去,只得结伴行,所以这已经超越了师生的关系,升华成一段相依为命的感情。可惜终究还是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哪有什么似曾相识燕归来。

    日本表现师生恋的影视中立意能和这个PK的,我觉得是1993年的电影版《高校教师》,由真田广之和樱井幸子分别饰演男老师和女学生。
    这部……怎么说呢,让我先吐个槽。首先吧,有村架纯那张脸演女老师比冈田健史饰演的中学生嫩多了,从直观上就把师生恋的“违和感”降到了最低。其次,光从海报上就知道它有多纯爱了,虽然它刻意设置了很多障碍……

    这里不多做介绍了,小惊喜是里面诗圣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怒刷存在感。有兴趣的去看看也无妨。主要想以本剧引出一大波日式纯爱版师生恋,包括但不限于《近距离恋爱》、《老师,我可以喜欢你吗?》、《昼行闪耀的流星》、《初恋那天所读的故事》等等等等。这些基本就是换个皮子谈恋爱,立意不够深入,对师生恋的禁忌也尽可能地进行了回避。
    《言叶之庭》的画面太美了,美到让人容易忘记它所描述的朦胧情愫似乎也该归在师生恋的范畴中,但又是如此不同。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秋月和雪野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他们是雨中在庭院偶然相遇的“陌生人”,触碰不到真实的自己的两个人,试着去触碰对方。

    ——“雷神 小動 刺雲 雨零耶 君将留。” 
    新海诚独特的欲言又止风格,在本片中再次得到了体现,但由于本片题材独有的韵味,又很好地弥补了新海诚在叙事上的短板,特别是两首对答和歌,配合着满园淋漓的雨,情韵悠长惆怅。两人一直都是彼此试探,踌躇不前。直到那场暴雨,雪野光着脚追上了秋月,抛开大人的所有矜持和掩饰,而秋月则像个真正的孩子释放了所有的情绪。两人在暴雨中做了最真实的自己,于是雨过天晴。能抛开一切的顾虑、恐惧和戒备扑进谁的怀里是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雷神 小動 雖不零 吾将留 妹留者。”
    《蜂鸟》当然不是韩国的师生恋题材影视中最具代表性的,甚至它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恋”,两位女主人公顶多就是“友情以上,恋情未满”,一切都在点破之前画上了悲伤的句号,但在师生恋的题材中算得上是一部非常特殊、非常值得一说的韩国电影。但我不会告诉你我之所以选择这部,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在人人影视上木有其他选择(顶锅盖逃跑!)。

    2018年上映的本片被誉为“韩国独立电影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因为它不仅涉及师生,还有同性情愫,并直面家庭暴力带来的种种问题。它以一种非常素淡、克制的镜头感,展现了女孩心中奔涌的情感,压抑的欲望,对成年人的不信任,以及对亦师亦友的年长女老师的眷念,平实而动人。

    背景设在金日成病逝那年,在开战的恐惧中人们惶惶不安,女孩在整个社会怪异而凌乱的氛围中假装自己什么都不在乎。父母打得头破血流,第二天却若无其事地坐在一起看电视,劈腿的男友没几天又会跑来说喜欢你,之前跟踪狂一样痴迷你的学妹突然就对你视而不见,更别说爸爸、哥哥随时都会扇来的巴掌、打来的拳头。只有那个在楼梯上抽烟的补习班老师,她波澜不惊,嘴角含笑,是不知幸福和意外哪个会来的时代里唯一的定海神针。

    以少女视角,冷峻而轻盈地对历史、家庭、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内心世界的依托展开刻画,东方式的含蓄下,对残酷的生活细节处处留痕,有浓得化不开的、让人揪心的疼痛。它打破了情感惯常的宣泄方式,甚至削弱了叙事的目的性,在你还不解其意的时候,润物细无声地将你打动。

    此外韩国师生恋题材的影视还有《密会》《智齿》等。它们都没有超越欧美以及日本的同类题材,感兴趣的也可以一看。



    好了,这次的片单推荐就到这里。我建议跟单观影的小伙伴最好不要密集观看,并常备无脑喜剧片调剂,因为真的……太窒息了。此外我个人观影有限,喜好选择上也难免有失偏颇,如果大家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同类题材影视,不妨在评论区分享讨论。当然了,要是有人说《神雕侠侣》,我除了夸你还能拿你怎么样呢?

    相关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