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人都一样,在点开《后翼弃兵》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过,这样一部以国际象棋为题材的小众剧,能让人在这个失望满满的2020,获取年度前五级别的快乐,甚至成为很多人的年度最佳。
这部剧在之前被译作“女王的棋局”,它不仅是英文剧名Queen’s Gambit的直译,也有指明女主角贝丝·哈蒙在国际象棋界当之无愧的“女王”身份。而它的官方译名——“后翼弃兵”,取自国际象棋术语,指在对弈中以放弃己方的兵的方式,造就出先舍后得的局面,从而占据棋局中主动优势的博弈战术。当然,在本剧的前半部分,“兵”是被女主Beth因酗酒和嗑药等问题而抛弃的健康,“主动优势”则是因为她在混沌状态下,多次进行的脑中棋局复盘而逐渐精进的棋艺。但在后半部分,被舍弃的“兵”变成了酒和药,“主动优势”也变成了在摆脱心理依赖之后,终于登上冠军王座的全新的贝丝。
《后翼弃兵》讲述了从9岁开始就展现出惊人国际象棋天赋的神童贝丝·哈蒙,从入门到成为世界冠军这11年里的开挂人生。这部由网飞出品的限定剧只有短短七集,但每一集都囊括了女主角贝丝的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孤苦的童年,初显的天赋,成为美国冠军之后的名声大振,在墨西哥参加世界邀请赛时面对前苏联冠军棋手博尔戈夫的首场败局,落败后的重塑,再次惨败后的堕落,和最终的逆转。这样段落分明的剧本,虽然有讨巧之嫌,但却能让原本有些缺少波澜和转折的剧情,带给观众更加鲜明清楚的印象。
因此,在这期间,观众也跟着贝丝从一位连积分都没有的路人棋手,一路连胜,走到更大的舞台,遇上更强的对手;陪着她从被每一个对手轻视,到获得海外追随者的崇拜;看着她从潜心钻研大师残局和战术技巧,到沉沦于酒精和镇静剂。俗话都说,天才总是会与毁灭欲相提并论,有了传说,那么自然就会有打破传说的符咒。而对于贝丝来说,那条符咒就是酒精和镇静剂。甚至在第二次与博尔戈夫的对弈之后,她险些因为惨败后引起的状态低迷而在酒与药丸中自废前程。还好对儿时启蒙老师的回忆将她拉回了现实,她终究还是无法放弃自己对国际象棋的痴迷,和对赢得对弈的固执。
或许本剧的制作者也能够意识到,由于本是天才,又愿意努力钻研的人设,让贝丝的大部分人生都太过一帆风顺,几乎没什么转折。这对于一部以娱乐为主的美剧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制作者们在剧中增加了很多高速剪辑的部分,来帮助大多数完全不懂国际象棋的观众们快速入戏。比如在几次重要的对弈中,多个镜头都在棋手,棋盘,棋钟,和下棋动作之间来回地剪接。这样的剪辑手法,将只有棋手能感受到的紧张和刺激直接传递给了观众,让即使是门外汉的我们,也能看得热血沸腾。不过,即使是再精美的镜头,也需要演员的支撑,更别说本剧前半段的节奏还有些明显的拖沓。
说到本剧的各位演员,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饰演女主角贝丝的安雅·泰勒-乔伊了。此次安雅一改以往的金发形象,首次以红发出镜,配上电影感满分的镜头,和在角色的少女感及成熟感之间拿捏准确,处理细腻的演技,绝对称得上是惊艳四座。而且她在剧里的每一套服装都是衣架子级地好看,在短短的七集中,不知道圈了多少粉。然而作为本剧彩蛋卡司出现的托马斯·布罗迪-桑斯特,也是不得不提。这是桑总继2018年初烂尾的《移动迷宫3》之后的首部作品,虽然戏份不多,但也饰演了三个主要男性角色之一的本尼,在剧中与贝丝从亦敌亦友逐渐转变成友达以上的关系。两人的互动和同框也是全剧除了剧情和服装之外的又一个亮点。
在引人注目的剧情和演员阵容之外,这部剧背后的故事也非常值得关注。《后翼弃兵》改编自美国作家兼C级国际象棋棋手沃尔特·特维斯在198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虽然小说中女主角的大部分人生经历都是虚构的,不过这个角色本身依然有原型作为参考。有人猜测,贝丝的形象最有可能来源于当时的匈牙利冠军女棋士朱迪·波尔,和15岁就获封特级大师头衔,18岁就夺得美国国际象棋世纪之战冠军的棋手鲍比·费雪。剧中贝丝和博尔戈夫二人的几场重头对手戏,灵感就是出自于鲍比·费雪职业生涯中最著名的一次博弈,他与来自前苏联的冠军棋手鲍里斯·史帕斯基的巅峰对决。但由于原著作者在书籍出版后的一年就不幸离世,使得人们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去采访他和了解真实的幕后故事,而这些猜测,也就难以判定真假了,这或许也是小说和剧集都无法避免的遗憾之一。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