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好莱坞的发展史有所了解,就会大致知道这个如今看来像是普通人的逐梦之地不过是包装后的都市传说。
在最初的美国电影产业形成时期,大批来自东欧的犹太人是其产业的核心部分。这些从波兰、德国、俄罗斯等地为了逃离苦难和迫害逃往美国寻找出路的人们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却擅长钻研如何取悦美国公众。
于是这些移民者和他们的第二代人利用自己的街头智慧先入手纽约的服装产业,从而进入新电影行业领域。并在20世纪20年代进军剧院产业谋取资金,然后建立大型电影公司,并最终整合成为一个关系紧密的产业链。
在好莱坞的运作体系中,电影大亨们从不排斥艺术也不会过分热爱艺术。犹太人特有的钻营智慧让他们懂得根据过去的热门电影得出“公式”制造出更符合美国中产阶级口味的作品。无论是种族、信仰国籍或性向有着何种区别从来都不是好莱坞大亨们的关注点,他们只关心票房的高低。
这些原本是为了生存,后来是为了资本累积的外来移民者们非常明确的认识到美国人对外来者的敌意与不认同。为了表示这个行业体系对美国的“忠诚”,好莱坞这个一度发展成为垄断地位的体系能够被政府和非犹太社会所接受,他们将自己建立的内部审查办公室的组织领导人永远任命于非犹太人。甚至容忍审查办公室的第一位负责人是一位恶毒的反犹太分子。
Neal Gabler就曾如此评价过好莱坞:“整个好莱坞最大的讽刺之处在于,美国人开始用影子美国来定义自己,而影子美国是由东欧犹太移民创造的——无法融入真正的美国的东欧犹太移民者们。”
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好莱坞与美国保守派的撕裂和华谊公司的对决,曾经一度使其受到重创。但到了四十年代初美国正式参战,这使美国民众空前的团结了起来。而令人意外的是二战的因素非但没有影响到好莱坞的发展,反而成了转机。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得以顺延并在1946年~1951年之间迎来了巅峰。
好莱坞的工业模式化再度成为赢家——派拉蒙、米高梅、华纳兄弟、雷电华和哥伦比亚,属于好莱坞的五家大片场各有千秋,创造出了好莱坞丰富而各具特色的类型片,包括西部片、歌舞片、浪漫片、黑帮片等。而这些类型片也包含了无数佳作和并在这个时代成就了真正的巨星。也使好莱坞成为了无数年轻人追求梦想、金钱与名利的终极之所。
Netflix出品的《好莱坞》的故事背景便是聚焦在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巅峰期这一特殊时期,这也是本文为何会在开篇增加以上知识点讲解的原因。
但请不要以这部由金牌制作人Ryan Murphy担任导演和编剧的剧集是对这段好莱坞历史的深层演绎的定位来观看本剧。
在本剧中,以虚构的主角和虚构的公司为主线串联起了这个时代的大事件和大明星原型并最终以多视角的形态展现。只是这些真实人物的原型和大时代背景却被理想化虚拟化的进行了乌托邦式的演绎。
我们在影片中能看到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巨星,却也看到了经过“理想化加工”的关于他们并不真实的过往。
比如黑人主演的电影《梅格》获得了奥斯卡大满贯;洛克·哈德森完全不用在意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而早早出柜;安娜·梅·王(黄柳霜)也摘得了奥斯卡的奖项等等这些浪漫却不真实的剧情——这也是外媒影评人对此“同人化”的剧本所设定的基调及剧情安排的内容大型diss的主要原因。
或许更多业内人士期待的业界大佬打造的《好莱坞》是要呈现那段纸醉金迷、穷奢极欲,充满性别、性向、种族歧视的往事的厚度。但本剧呈现的却是在一个过度美化的环境中主角们如此励志热血的同人故事。让最终成品有着精良的制作、饱满的视觉却丧失了深层次的内核。
充满演艺热情和追求明星梦想没有错,错的是在自身充满了爆点与传奇的历史段落的背景中中孕育出了一个只有横向宽度却无内核深度的理想主义化故事。并无艺术再加工后的闪光,反而被现实对比的惨淡无光。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唏嘘。
不过本剧在演员选角上,无论是因为《GLEE》被熟知并在之后的《美国罪案故事》大放异彩的Darren Criss还是在《政客》中奉献出精彩演技的David Corenswet以及其他几位演技在线且颜值养眼的主要新生代演员在本剧中的表现都得到了一致肯定。也再度证明了Ryan Murphy的选角能力绝对一流。
而群星璀璨的配角们的加盟也是众多观众对此剧翘首以盼的原因。
比如出演过众多优秀作品的Holland Taylor(《楚门的世界》《律师本色》),同样来自《美国怪谭》的Patti LuPone和Dylan McDermott,以及众多国内观众喜爱的“谢耳朵”Jim Parsons等人在本剧中的精彩角色演绎甚至在很多时候掩去了主角的光芒——那个穿着女装尖酸刻薄却难掩风骚的经纪人形象,被Jim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成为了本片记忆最深刻的角色。
如果你只是本着欣赏演技、品味故事并不追求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真相来观看本剧,只是当做一个关于上世纪40年代的发生在“好莱坞庄园”的多元素激情故事,自然会收获到愉快的观影体验——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这是Ryan Murphy和Ian Brennan打造本剧的初衷——这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上世纪40年代后期的好莱坞。
而事实证明以这个高尚且理想化的初衷打造的剧集成也在此,败也在此。
当你看完这个浮世绘与乌托邦相交融的既虚浮又包含真实的故事之后,是爱它还是恨它都不必感到纠结。作为这封写给好莱坞黄金年代的情书的收件人,我们看到了优雅的复古字体和华丽的辞藻,但读完之后是否能感受到发件人书写的爱意,全看个体差异。无需争论也不必强求。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