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Netflix上线的《100 humans》真人秀节目算得上一个以娱乐精神探索严肃话题的良好示范。节目中有100位来自美国的志愿者在几周的时间里做了超过40个包罗万象的社会实验,通过这些年龄、阶级、种族甚至性向各不相同的参与者向观众们充分展示了人类在各种场景中如何分类与选择背后的真相和意义。
当然,如果你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把这个节目当做记录片或者学术报告观看,那基本可以直接劝退。虽然节目一开始众人信誓旦旦的喊出“诺贝尔我来了”的口号,相信制作团队和观众们都明白“认真你就输了”。
因为不可否认的是这100位节目参与者本身虽然年龄、性别、种族、阶层、性向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一定相同——那就是外向型人格。这些参与者大多数都是积极且有一定的表演欲望的人群,毕竟一个社恐人士是绝对不会参加此类节目的。这也是观看节目时我们抛开学术不谈,对于100人做出选择的大数据结论也不必过于认真地原因。
举个栗子,比如首集的开场主持人们便让在场的100位人类为自己的外貌打分,认为自己属于100人中不好看的那一半请离队——离队人数比预想中要少很多。
这让主持人意外,可能会让观众们也很意外。
但冷静想想,外向型或者表演型人格的人自信心自然要比其他人格的人多一些。无论这种自信来自傲慢还是真实的自我认知,但参与者首场实验的表现就充分说明了本剧所有的实验结果都更偏向于哪类人群的大多数。
虽然如此,这个一共分为8集的节目看得出费了不少心思。安排的实验内容五花八门,也尽可能最大化的展示了社会形态中的各类“人性的弱点”。并且观看的过程充分符合综艺节目娱乐至上的原则,比预想中有趣许多。
节目中会有非常常见且一直处于热点的实验内容,并有专家会对于答案做出更透彻的剖析。(当然,我们都有选择接受与不接受的他们做出的结论的权利)
比如社会常见问题:一个人的外貌是否会获得优待?甚至减刑?
这个并不新鲜的问题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什么才是良好的外貌?显然并不是单纯的先天性遗传赋予的英俊或者美丽。身高、皮肤状态、体型、面部对称程度甚至肤色,方方面面都在成为“良好外貌”的评判标准。
为了证实“光环效应”的影响有多大,现场参与者的虚拟陪审团给出的同样犯罪细节但形象差异悬殊的罪犯量刑结果会相差14年之多——人类对外貌的偏见在特定环境中展示出的巨大差异是否比你自我认知的还要夸张?
又比如社交常见问题:幽默的人是否更吸引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我们经常会形容一个男人的优点之一就是幽默,但事实上女性的幽默感和男性相当。而拿捏的恰到好处的幽默对于男女同样重要、同样加分。
再比如更深层次的心理暗示问题:批评与赞美哪个对人的影响更大?
其实这个老生常谈的教育性话题作为人类早就有了答案。赞美增强自信激发潜力,而批评扼杀自信甚至磨灭了原本的能力。但直观的素人展示显然比文字描述或艺术加工的影视作品所呈现的结果更让人印象深刻。
除了这些热门话题性实验,也会有一些冷门且有趣的小实验,它们或许让你反思又或许充满了恶趣味。
比如找出真实记录和二次处理后的关于人类面对非死亡性伤害的视频进行观看时的观众反应会有何区别?
如果观众们观看的是诸如危险处跌落、摔倒原始的经历记录,会让多数人感到恐惧或惊吓。而经过配乐、娱乐音效(比如笑声、欢呼)处理后的视频则会让多数人觉得十分有趣甚至哈哈大笑——这就是人类先天认知与媒体洗脑认知的最直观的证明。
亦或如在舞池中会跳舞的男性通常被认为更具性吸引力,那么是否证明约会跳舞的男性精子活跃率就越高呢?
这道猛男必看的问题答案,就由各位自己寻找吧:)
无论你对这个节目中的解释是否完全满意,或者是否存在质疑。但绝对要肯定这类节目存在的社会意义。我们必须要承认将严肃的内容娱乐化、专业的知识简单化的科普更容易被更多数的人们所关注且接受。
无论你能从这些实验中体会到的是趣味还是满足人性的偷窥欲,或者你能更价提升一个观看层次抱着求知的态度了解众生百态,亦或再度认知升级能够从中反思自己的一些偏见,这都是《百人社会实验》送给你的最好的礼物。
当然这个节目本身最终成像也展示出了一个人类特有的社会认知形态——表演型人格和外貌出众的人必定是人群中的焦点,不信你看看最终成片中镜头最多的人是不是符合这几个关键因素?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