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两年的等待之后,高分犯罪悬疑剧《心理神探》第二季终于回归了,在作品数量众多、更新迭代速度飞快的网飞平台上,能有一部美剧让观众耐得住性子等上两年自有它的道理:《心理神探》的主演之一是人美歌甜的“小乔”乔纳森·格雷夫;制片人是气场十足的著名女星查理兹·塞隆;导演是以“性冷淡”风格著称的控制狂大卫·芬奇,这样的主创团队放到电影中也堪称大手笔,不过《心理神探》的卖点并不止于此,“本剧基于真实事件改编”才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说,片中出场的探员和囚犯都是有原型的,片中提到的命案也全部是真实发生过的。
《心理神探》的剧本改编自FBI探员约翰·道格拉斯和马克·欧夏克所写的同名小说,书中回顾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成立的“行为科学组”在探究犯罪心理方面所作的努力。在剧集版《心理神探》中,这支仅有三名核心成员的小团队尝试通过与重刑犯当面交谈,以期从中找出他们不断残忍杀人的动机。《心理神探》的第一季里,主角霍顿与比尔探访了艾德·库珀、理查德·史派克、杰利·布鲁多斯和蒙特·里瑟尔等犯下过诸多残忍谋杀案的囚犯。在心理学专家温蒂的帮助下下,“连环杀手”这个重要的概念渐渐成型,行为科学小组也开始用犯罪心理学知识辅助警方破案。
与凶手的深入交流虽然对完善罪犯侧写的一系列理论大有帮助,但与性格迥异的杀人魔交心却给主角的心理状况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毕竟交流是双方的博弈,要从连环杀手那里得到真实的信息,你就必须先将自己的阴暗面暴露出来。 这一点在霍顿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当他为了套出更多消息开始自觉不自觉地用凶手的语言说话、按凶手的想法思考后,由此产生的麻烦也接踵而至,过于迷信理论导致的误判和违反规定引发了责难险些让初创的行为科学组就地解散。
直到《心理神探》第一季最后一集中,只身赴约的霍顿被“温柔巨人”艾德足以杀人的一个熊抱吓到昏厥时,他才意识到这种失控的危险性。而这“凝视深渊终被深渊回望”的一幕,也因极具压迫感的戏剧张力成了人人称道的名场面。
在《心理神探》第二季的开篇,行为科学组所在的匡提科已经发生人事变动,御下有方的新局长取代了保守的老上司,在他的授意下,霍顿得以在比尔和温蒂的“监控”下继续与凶犯面谈。但这次故事的重心已经不再是霍顿,除了后半程在亚特兰大谋杀案中做了一场艰难却无果的斗争,在无限接近真相时却最终功亏一篑的遗憾之外,编剧出人意料地没有继续拿他的惊恐症和黑暗倾向做文章。
这样虎头蛇尾的处理无疑影响了第二季的评分,另一个大的问题是不够出彩的面谈,虽然本季出场的演员们在扮相上达到了与连环杀手本尊九成的相似度,但凶手和探员们交谈的内容却不尽如人意。与第一季中的艾德相比,即便是大名鼎鼎的“山姆之子”和查尔斯·曼森也显得变态有余但魅力不足。
对于小组中的另外两个角色,本季《心理神探》则为他们安排了更细腻深入的支线剧情:温蒂在与一名由受害者变为施害者的凶手的谈话时,主动坦白了自己的性取向,并被迫直面自己与前恋人之间权力不对等的病态关系。比尔则在儿子出现反常举动之际对上了臭名昭著的邪教头子查尔斯·曼森,对方否认教唆杀人,声称内心空虚的中产阶级子女才应为惨案负责的歪理句句直戳比尔死穴。
而比尔的儿子日后将如何发展也成为这一季中最牵动人心的话题:幼年缺乏关爱、对死亡态度冷漠、私藏凶案照片、尿床、自闭……种种迹象如此明显,简直就差把“连环杀手预备役”几个大字刻在这个7岁小孩的脸上了。这就牵扯到一个更有意思的问题:当我们已经了解了罪犯的心理、察觉到可能的危机,犯罪心理学是否能在悲剧发生前发现并制止这一切?如果这条支线不被编剧遗弃,相信它会成为《犯罪心理》接下来的一大看点。
同样是低饱和度的黄蓝色调、昏暗的打光和大段的对白,第二季《心理神探》的观感却似乎比之前更沉闷、更压抑了,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三人组的故事更加接近现实了,无论是在家庭危机和繁重工作间疲于奔命的比尔、一腔热血却最终因外力干扰无疾而终的霍顿,还是因身份和性别与大环境格格不入的温蒂,他们所面临的困境都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近了。而穿插于其中的血腥命案和传奇杀手就像是片头处突然闪现的几帧凶案现场照片,成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影像,也许要等那个目前只出现在剧集头尾的BTK杀手跳到舞台中央,这一团令人窒息的迷雾才会被撕裂。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