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权力的游戏》中,前几季一直有一个神秘但出场不多的组织---铁金库。直到第七季铁金库的使者才出现在我们面眼,铁金库支持瑟曦而不是龙女王。
战争是很花钱的。国王们想要保证战争的胜利,首先就要拥有足够的钱。
没有钱,就无法组织起军队,复国无望。丹妮莉丝逆袭前基本都是肩扛着三条龙,报出一大堆名号到处拉风投,可处处碰壁。
丹妮莉丝无疑是一位革命者,她的军队、财富来自于奴隶湾。
而铁金库是在奴隶湾投资了不少钱的(在剧中)
龙女王和瑟曦的这场战争,在第七季开播前,第六季结尾时丹妮的军队浩浩荡荡朝着维斯特洛进发的时候,我们以为这场战争会毫无悬念。
因为龙妈有钱有钱,要人有人,要船有船,有谋士有谋士,还有三条会喷火的龙。
她完全具备结束战争的能力。
但是在铁金库-----大风投的眼中,丹妮的风险是最不可控的。
她去奴隶湾买奴隶,生意马上成交了,转头却把奴隶主给烧死了。
我们看剧觉得她正义化身,解放无垢者,解放奴隶。
在铁金库的眼中,她却是破坏市场秩序,破坏规则的人。
太二太猛了,谁的话也不听,动不动就放龙喷火干掉贸易伙伴。
这样不讲信誉的人,铁军库并不愿意支持她。
所以,在这场两个女人的战争开打之前,铁金库派出使者面见瑟曦讨还债务,要求她先还了旧帐。
话说维斯特洛的国王、贵族们好像一直都很缺钱。
第四季中,坊间传言富可敌国的兰尼斯特家族的掌门人泰温公爵就明确的告诉瑟曦,凯岩城金矿的矿脉已经枯竭。而此时,劳勃已死,五王之战已经爆发了,为了应付开支,王室需要向铁金库借钱才能维持生存。
早在劳勃时期,财政就已经入不敷出。
完全靠着借兰尼斯特家的钱和铁金库的钱维持着。
劳勃后期王室欠兰尼斯特家族300万金龙,欠铁金库300万金龙,欠七神教会90万金龙。
欠下这么多的债务,维斯特洛的首席财政大臣小指头功不可没。当然他是受劳勃的命令,为什么欠下如此巨额债务,并没有引发大规模动暴动和危机呢?
很明显,小指头将货币贬值了。
而作为财政大臣,小指头绝不是仅仅靠着开妓院和情报发家。
他的财富绝对是由于大规模货币放水而来的。他的财富基本不花一文,可以凭空变出来。
关于小指头的发家史,我在另一篇文章《小指头是如何发家致富的》中分析过,在此不再重点讲述。
而且,那个时代,维斯特洛的另一面自由城邦布拉佛斯提供很多奢侈品,两边的贸易往来中,小指头绝对是两边受益,他具备操纵汇率的条件。
这就是国际金融的雏形。
再来谈铁金库的由来。
铁金库的全称是布拉佛斯钢铁银行,是布拉佛斯地区乃至9个自由贸易城邦最强大的金融组织。
它最早是由成功的贸易商和工匠组成,银行的创始人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一个废弃的铁矿里,只有一个单独的入口,他们用沉重的大门和铁棍密封,并雇用大量守卫。
到了后来,铁金库的主要业务就来自于向各大王国和贵族、商人发放贷款。
铁金库虽然只是布拉佛斯的城市银行,可是业务却通往各个国家。
人人皆知“铁金库不容拖欠。”
借钱时爽快,要账的手段也很强硬。
没有人能够长期拖欠铁金库的钱不还,除非你已成为一个死人,你的国王也灰飞烟灭。
你以为贵为国王就可以赖账?没门。
只要你不还钱,铁金库马上会支持你的对手,你的对手将承诺成功篡权后认领之前的债务和新的借款。
比如瑟曦就曾经拒绝了向铁金库还款,当时派席尔坚决反对,但瑟后一意孤行。
导致的结果就是,铁金库要求七国立即归还贷款,并拒绝新一轮借贷。
维斯特落的经济马上陷入了混乱。
同时铁金库做出评估之后,发现瑟后无力掌控七国,马上转而支持二鹿史坦尼斯。史坦尼斯承诺在夺取铁王座后,将归还所有之前王室欠下的债务。
所以,当这一次铁金库的使者来催讨债务时,瑟曦说:兰尼斯特,有债必还!
于是抢了高庭玫瑰家的钱,用来还债。
《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 马丁是位熟读中世纪历史的作者,他家有一间房专门摆放所有有关中世纪的书。
其实,在人类的历史中,尤其中世纪欧洲的战争史,基本就是一部金融史。铁金库与国王们的关系,和欧洲中世纪君主们一样,一打仗就先要借钱。
最近在读《大国的兴衰》,讲的是1500年到2000年的经济变化和军事冲突。
在15世纪末期和17世纪末之间,这个时期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多么繁荣,都不可能马上付出长期战争的费用,无论征收什么新税,政府收入和开支之间总会存在差距,只能靠借款来弥补。
一是通过私人银行借款,比如富加尔银行,
二是发行政府公债的方式向正式组织的金融市场借贷。
比如在伊丽莎白统治下的最后几年,英国政府总开支中竟有四分之三是用于战争或者为过去的战争还债的。
又比如,1689年1815年间打的七次英法战争,都是持久的战争。
谁有更大的能力继续得到借款和不断提供供应,谁就能得到胜利。
英法之间都有联盟 ,当一个交战国的资源枯竭时,就会去找一个更强大的盟国去借款和支援。由于这种战争消耗极大,所以就成了“钱,钱,更多的钱”的游戏。
正是这种需要推进了欧洲的财政革命。
在阿姆斯特丹、伦敦、里昂、法兰克福和意大利一些城市 ,都 兴起了一系列放贷者、商品经销者、金银铺(贷款交易为主)、证券商等。
这些商人和金融机构采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已有的银行业务,不断创立了一套国家贷款和国际贷款制度,支持现代早期的世界经济。
所以,推动欧洲“财政革命“最大和最持久的推动力是战争。
所以,有很多人觉得铁金库的原型就是意大利威尼斯的银行。
威尼斯是一座水城,商业发达,而布拉佛斯则也是座河流交错的城市,是自由贸易的城邦。
可金融城市不止一个,阿姆斯特丹曾经在18世纪中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
在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竞争中,法国最初国力是超过英国的。当时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多年统治下,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都远超英国。但最终,成为海上霸主的是英国,究竟是为什么呢?
既要打仗,又要维持国内的稳定,不能由于赋税的巨大增长而引起国内的不安定,那只有借贷了。
政府出售官职和公债,或者出售可转让的长期股票,付利息给一切借款给政府的人。
官员们只要得到资金,就可以付款给军队的采购官,军需品供应商,造船厂和军队本身。
既借贷又花掉的双轨制度,使得国家开支大幅增长,军队需要订货产生的铁、木材、棉布等货物的需求又剌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形成了一种正反馈圈,使得英国比法国的优势又增加了一个。
这一套要想玩得转,一是要有效率极高的借款机构,二是要在金融市场有“信用”。
阿姆斯特丹在当时是荷 兰剩余资金的中心,可以支付支票,兑换外汇,提供贷款不仅可以在外国公司投资,而且向外国政府发放贷款,尤其是在战争时期。
这时的荷兰的银行业不去管借债人的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更多考察的是稳定性和可靠性。
英国的税制是间接税,使得人民不大怨恨。
同时英国发展出一种制度化结构,允许有效率的长期贷款,同时安排定期付利息和还本。在1694年还成立了英格兰银行(起初是作为战时的权宜之计),后来将国家债务正规化。并且发展股票交易所和“乡村银行”,增加对政府和商人的货币供应。
同时有效率的政府组织和公共财政系统维持着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而在海外,因为有英国皇家海 军保护海外的各种贸易,使得英国的“信用”一直是建立在坚固的基础之上。
而法国是什么的的情况呢?
法国没有适当的公共财政制度。
从中世纪起,这个君主国家的财政工作就是由市政府、教会、省里的地主和包税商构成。
他们收税,监督国王的垄断事业,分到一份收入,同时也从收入中借钱给法国政府,利率相当高。
这个制度就是让人贪污受贿的制度。
不但收烟草税和盐税的包税商头目有份,而且每一级的乡、区、和地上负责收人头税等直接税的收税员也有份。
他们往上一级上交税款时,都会扣下一份,而且每人还从他从买官时付的费用中得到百分之五的利息。
甚至许多高级的官员把钱直接给政府的包税员,不必先把税款交给皇家财库。
这些人也借钱给国王,收取利息。
这样松懈而杂乱无章的组织会给国家带来什么简值一眼可见。
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制度本身。
在18世纪70年代内克尔进行改革之时,这个国家根本没有全面的国家审计制度。
没有人觉得每年对收支进行核算以及财政赤字问题有什么重要的,只要能够为军队的迫切需要筹集到钱,国债上升多少是没有多少关系的。
写到这里,我真是痛心疾首。这跟每家过日子是一样的道理啊,不知计算,不考虑未来的风险和资金流入,任凭你法国曾经国力昌盛,有控制了西中欧的企图,最终还是难挽颓势。只是到了拿破仑时代,法国才又改头换面,赢得一长串军事胜利。
英国虽然也借了巨额的国债来应付战争开支,但是英国的制度是鼓励和助长了商人在工商业方面的投资,而法国的制度却是鼓励那些拥有多余资金的人去买个官爵或者终身年金,而不是在企业中投资。
虽然,法国也有一些有远见的人想要设立一家法国银行管理国家债务和提供低利贷款,但总会受到那些在现有制度中享有利益的人的抵制。
因此法国的财政政策,总是一手进钱一手花掉的状况,大家都去买爵位了,所以工商业发展就受到了损害。
当法国的收入来源不足以支撑债务时,就只好提高税收。而提高税收,使得人民难以忍受高额税负,那些靠行贿当官的人又可以从税款中大捞一笔。这些不公平不合理又沉重的负担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而且当时法国的国策也不够有长远眼光。他们只着重于军事目的而不是海上贸易目的。
而英国政府长期执行的政策是:利润、实力、贸易、属地全都要,四者不可分离。
所以,两国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在阿姆斯特丹的信用等级上,法国的信用越来越低,英国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能得到来自荷兰的低息贷款,从而在战场上和国力上逐步取得了胜利。
一部战争史,也是一部经济史。
以小见大,可以解惑。
所以,我喜欢这部美剧,在魔幻的世界里,映照出现实的残酷和逻辑。
重度权游粉,个人公众号:射手座恶魔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