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身陷离婚风波的阿婆阿加莎克里斯蒂被登报宣告失踪,苏格兰场几乎发动起全城警力寻找阿婆而难以找到线索。十一天后,阿婆突然重新回到众人面前,问其这十一天的去向,只给出了“失忆”这么敷衍的理由,即使在她晚年的自传也完全没有解释清楚她生命中这消失的十一天。诸多影视作品诸如《神秘博士》给出了种种理由,比方说是同外星人接触过……而今年Channel5年末这部《阿加莎与谋杀的真谛》则给出了另一种更“粉丝向”的诠释。
同样设定在离婚风波中,只是这时的阿婆还伴随着文学瓶颈的烦恼:当读者已经看破你的本格诡计还能怎么打动读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去找柯南道尔(没错就是创作福尔摩斯的柯南道尔)探讨创作出路。也正是这个时候一个侦探委托突然而至,面对十多年未破的列车疑案,阿婆为了暂时回避目前生活的窘境和真正扮起侦探而假装“失踪”去从作家充当起侦探。
“失踪后”的阿婆成为了某律所的遗产律师,用大笔遗产召集起十多年前案件的嫌疑人为了巨额财富聚集在一件房间:退役的法国士兵,美国来的吝啬商人,人畜无害的英国牧师和老母亲,唯唯诺诺的女护士和暴戾的父亲,油嘴滑舌的拳击手流浪汉……各个性格迥异的角色被阿婆像波罗一样挨个约谈,从表面上是安排遗产的对话中试图找到十年前的真相。阿婆到底如何从状况不断的环境中找到十年前的真相呢?具体不剧透了,留待没看过的朋友亲自去寻找真相吧。
这些年阿婆改编热潮确确实实又被掀起,不论是BBC有意无意地接连翻拍起《无人生还》、《控方证人》、《无妄之灾》和今年还在播出的《ABC谋杀案》,还是肯尼斯布拉纳正在重新塑造波罗形象拍摄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惨案》……太多太多的原著改编让粉丝们喜忧参半:游离于创新和背叛的制作肯定难以超越那些阿婆还在世时候最最忠于她内心设计的影片了。越来越多的改编好像难以满足“粉丝”们的热情,最终只能理所应当地将目光锁定在阿婆自己身上。
最出名的以推理小说作家转型成为侦探的影视作品应该就是《灵书妙探》了吧。这类设定一方面可以自圆其说侦探们神通广大的推理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像是卷福版《神探夏洛克》那样,近乎彩蛋似的用另一种角度,全新的方式诠释推理小说中的母题,把小说创作动机变成影视的创作目的,还能自然而然借剧中人之口说出那些粉丝想说没机会同阿婆说的调侃。
在这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柯南道尔与阿加莎克里斯蒂两个英伦推理的巅峰名家同框对话,虽然只是打高尔夫聊天。
后来阿婆失踪,最关心阿婆的也还是柯南道尔。
阿婆最经典的小说也是取名最无聊的小说被解释为。
更多的细节还有不少黑粉们围炉闲聊,不经意聊到最近的失踪的阿婆“不过是个一般的作家”,“根本比不上凡尔纳”,“背景最无辜的嫌疑人肯定是凶手”,“所有嫌疑犯如果都闭上嘴肯定不会被波罗抓到”,“失踪后的失忆就像是三流小说的情节”这种只有书迷才会会心一笑的梗。
关于推理的影视作品肯定少不了对诡计的评论,而这样一部更关注于粉丝视角的阿婆的影视作品,它的谜题算的上是……灾难性的糟糕。案子本身平平无奇到类似于《神探夏洛克》的第三四季那样,粗心大意地把细节丢在一旁让观众更多的是感受到旁观感而不是参与感,而为了某种时代因素让故事的主题有点刻意地偏向于“女子当自强”。当然中规中矩的悬疑诱导更是让推理迷抓狂的部分,多条支线交错出来让编剧藏在幕后真正重要的的诱导野心被玩闹般的致敬心思所分心了。于是乎整个影片最终呈现的效果十分可惜,只能是阿婆自己本身的粉丝向电影而不是能够她的推理小说的悬疑高度的推理粉丝向电影。
还能提起点精气神的应该算是女主的选择吧,参演过《电子梦》的露丝布莱德利可真有点阿婆的神态啊,尤其踱步那两下,真有点大卫苏切那般波罗的架势。
不管怎么说,如果你也是阿婆的书迷,想必这部《阿加莎与谋杀的真谛》肯定比隔壁的《ABC谋杀案》更能让你感到惊喜吧!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