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是一名年轻的语言学家,对契克里语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这种语言已几近灭亡,只剩三个暮年老者还会说。为了将这种语言保存下来,马丁来到雨林里的一个村落。
三名老者两男一女,马丁首先拜访了哈辛塔女士,她很配合,也很信赖马丁,并帮他找到了伊绍罗(只会说契克里语,不懂通用语)伊绍罗也很愿意帮他,唯一的条件就是不与第三个人——埃瓦里斯托合作。埃瓦里斯托是个固执的人,据村里的人说,他和伊绍罗曾经同时爱上一个女人,因此二人闹翻。他的态度并不友好,马丁劝说多次未果,只能先与另外二人合作。
然而不幸的是,哈辛塔女士没过多久便去世了,而伊绍罗又不懂通用语,没人听得懂他说的是什么。无奈之下,马丁只得再去找埃瓦里斯托。
经过马丁和埃瓦里斯托的孙女的不懈努力,两人终于冰释前嫌,一起帮马丁进行契克里语的记录工作。可一见面,埃瓦里斯托又变得极其不友好,硬生生把伊绍罗老头推倒在地。聪明的马丁意识到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去找埃瓦里斯托的孙女求证,让她说真话。
原来,年轻的时候,两人曾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几乎每天都在一起,直到一个女孩出现,埃瓦里斯托爱上了她,她也深爱着埃瓦里斯托,身为好朋友的伊绍罗本应该祝福他们,可实际上,他也深爱着埃瓦里斯托,在一个夜晚,沙滩上,篝火旁,终于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庆幸的是,埃瓦里斯托也热情的回应了他。然而,埃是个基督教徒,同性之间的恋爱是绝对禁忌的,他害怕受到惩罚,同时他也不想失去自己的女朋友。于是,他选择与伊绍罗一刀两断,下重手,甚至差点将之打死。两人就这样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囿于宗教观念,世俗看法和正常的家庭生活,直到伊去世,埃都没有承认过自己心中对他不曾减弱的爱。但人生如梦,转眼百年,藏在心里的秘密,只能趁着四下无人之际,对着雨林中的山洞诉说。
片名《梦呓雨林》很符合整部片子安静雅致的风格,是在暗指片中契克里人之间一直流传着的传说。传说万鸟之母与人类相爱,教给人类契克里语,这是在丛林中生活的人和动物都共用的语言。而契克里人死后亦不会真正的离开,而是会和去世的族人一起居住在丛林中的一个山洞之中,每当雨落风起,林中传出类似喃喃之音时,便是契克里人在说着什么。片中对这种来自雨林中的呢喃之声有多次表现,马丁初次进入林中见识契克里语的神奇时,哈辛塔和伊绍罗去世时,喃喃之声伴随着类似钟罄之音的出现都像是契克里人的一种仪式感,令人心生敬畏赞美之情。
影片通过马丁的视角,展示了一段尘封多年禁忌之恋,作为恋情主角的两位老人,在垂垂之年心中最放不下的却还是几十年前的那段青春回忆。
在这段关系中,伊绍罗其实一直是个受害者的身份:大胆承认自己的性取向,却被背叛、挨打,到暮年还差点被烧死,几十年孑然一身,并且语言不通,几乎没几个人可以交流得来,这样的一辈子该多难熬啊,可他心中却没什么怨念,到弥留之际还念想着埃瓦里斯托能最后见他一面,这是多么纯洁的情感啊。
想比伊绍罗,埃瓦里斯托则要复杂的多,自从决定取自己女朋友为妻的那一刻,他就想要与伊绍罗一刀两断,在行为上,对其处处表现得冷酷无情,甚至仇恨敌对,可私下里又总偷偷跑到伊绍罗家附近去偷看他过的怎么样,去丛林里触景生情,怀念过去两人的美好时光。是一个极度不愿意展示内心,却爱得深沉之人。
在传播学中,米德曾提出“主我”与“客我”理论,简言之,就是说主我是指人的天性本能的样子,客我是社会化过程中被要求成为的样子,人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不断互动中完善真实自我的。对于埃瓦里斯托而言,是被客我所控制,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他坚信着自己的世界观,不想受到罪责,也不想让伊绍罗受到罪责,故而采取强硬的割裂措施。而恰巧伊绍罗却是始终保持着主我,对艾的感情从来不加掩饰,两人都没有选择让步、改变自己,最终导致了纠缠几十年的情感随着时光流失而草草收场。在这场故事中,真爱可以战胜一切吗?显然不能。
在片尾,伊绍罗去世之后,埃瓦里斯托背着自己的凳子,在淅淅沥沥的雨中穿越丛林,到山洞前呼唤伊绍罗的名字,然后二人之间来了一场终于有了字幕的契克里语的神奇对话,埃瓦里斯托也终于直接表达出自己对伊绍罗的情感,走进山洞之中。带着奇幻色彩的结尾看来令人兴趣盎然,也引起无限遐想。这样一种带点甜的结尾,使整部片子看完就像品茶一般,淡淡香气萦绕全片,最后的回甘意味无穷。
影片从人生的尽头切入,回看尘封的恋情,有一种时光酝酿的味道。适合一个人在心态平缓之时,静静地欣赏。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