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包含剧透
英国Channel4于2017年8月20日播出了新剧《理想国》,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播出首日共有140万观众收看了该剧,从观众和媒体口中的评价来看,想拍好一出轻易就能挑动大家神经的剧集并没有那么容易。
《理想国》共四集,讲述了两男两女四名英国公民重新潜入叙利亚,加入极端组织。青年Jamal想要去叙利亚寻找他参加极端组织的哥哥,同时自己也想加入其中。在英国当医生的女子Shakira也带着九岁的儿子来到叙利亚,她认为自己的医学知识能够得到施展。年轻女子Ushna也想加入进来,因为她认为那是她的宗教使命。等他们真的到达叙利亚,一切都变了,这里没有他们想要的自由与使命,从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转折。
来到伊斯兰国,男人被分配到军队,女人被隔离管理。不能使用手机,就连上厕所也没有任何的隐私。为了宣誓效忠,男青年不得不烧掉他们的英国护照,并且强迫观看极端分子砍头杀人的视频。
伊斯兰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曾经在喜剧中心贾斯汀·比伯的《吐槽大会》上,本是一个娱乐节目,因为有人在笑话中夹杂了ISIS的话题,导致全场雅雀无声、尴尬无比。拍摄这部《理想国》也是争议不断。剧集播出的第一天,英国的《卫报》就对这部勇敢的剧集大放溢美之词,认为这是一部聪明、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的好剧。另外一边的《每日邮报》却评价道:这就是纯粹的毒品,像极了30年代纳粹招募党卫军的宣传片。而最大的脏水还是因为它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恐怖袭击后播出,略带洗白极端组织的嫌疑。
当引起了这么大的争议之后,Channel4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出面澄清了他们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ISIS题材的剧集。
“《理想国》是建立在一系列的事实研究基础上的,我们的导演Peter Kosminsky和他的团队花了18个月做研究,其中还包括和重返英国的ISIS士兵的交谈。通过这部剧集想为观众们提供一个更加深入洞察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恐怖行径的视角,虽然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想通过展现位于叙利亚的伊斯兰国士兵与民众的生活状态,来展现他们的残暴,绝非是对狂热分子的鼓励。”
谈论一部叫做《理想国》的剧集,不谈政治立场,又不太现实。这毕竟是英国人拍出的剧集,不管它宣称自己多么客观,可从一开始,创作者就把自己的政治立场加入进来。它毕竟不是真实纪录片,只是一部经过编剧创作的剧情片而已,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观众看到伊斯兰国的残暴,显然是不充分的。不管创作者做了多少研究调查,通过剧集方式展现伊斯兰国的生活,这一举动就值得画上一个问号。
抛开《理想国》创作者的政治立场不谈,单单从剧集所呈现的故事来看,剧集传递给观众的关于伊斯兰国的形象可远远不是“残暴”一词可以形容的。对于大部分不太了解伊斯兰国的剧迷来说,伊斯兰国士兵的形象,一直定格在电视新闻中的模样:残暴分子、砍记者的头、碎石惩罚同性恋者、对无辜妇女进行奴役性侵等等。在《理想国》这部剧中,他们很显然是超越了这些形象,他们虽然残暴,但他们也很聪明、理智;他们知道应该如何发表煽动人心的演说,他们知道如何适时使用摄影机;他们知道如何制定规矩,他们也知道如何培训新人;更有甚者,他们比很多生活在和平国度的人更知道如何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当敌人变得聪明与强大之时,才真正令人恐惧。敌对根据地里的那群极端分子正在营房中摩拳擦掌,他们的培训新兵的过程也像国产电视剧那样纪律严明,而女性组织也有强大的洗脑功力,也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这都让观众洞心骇目。
第一集中,四位青年男女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通过一些列的磨练与考验,他们都知道,他们的命运在此刻改变了,离以前的安逸生活也渐行渐远了。这一集就像所有故事的发展一样,是个开端,也是重要的铺垫。
第二集中,四位重返伊斯兰国的青年男女的信仰也在一步一步地被蚕食。女医生发现自己的用医术拯救同胞的愿望无法实现,自己的儿子也被迫参加了儿童武装队;宗教使命感强烈的美丽女青年被安排和一位年老的士兵结婚;来叙利亚寻找哥哥的男青年发现自己的哥哥是叛徒而不是英雄的真相;狂热的宗教青年对街头的砍头行动表现得血脉贲张,高兴地用手机记录一切......
用“如履薄冰”形容《理想国》再恰当不过了,从它的中文译名的不断更改中,也可以窥见一些:这部剧集的英文名《the State》,第一次听见的中文译名为《弃明投暗》,可能被指与实际英文名差别太大,于是被改成了直译的《伊斯兰国》。当你再次刷新网页的时候,它已经叫《理想国》了,不知柏拉图听了作何感想。
观看《理想国》如管中窥豹,你可以看见一个你没有见过的国度,不过,只见一斑,未见全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