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颠覆主流:揭秘《疑犯追踪》大热的背后故事

    阅读数:42650 六月。天 新闻资讯组 2014-05-10 收藏


    2011年秋,《疑犯追踪》(Person of Interest)在CBS电视台首播。这部剧集的背景设定很巧妙:在后9-11时代,我们所有人都被一个监视系统监视着,这个系统的设计初衷是发现并清除恐怖袭击。但是系统(剧集里被称作“机器”)的创造者哈罗德·芬奇(Harold Finch 迈克尔·爱默生/Michael Emerson)饰)没有预见到,除了恐怖袭击之外,它还能够通过社会保险号识别出个体是否处于暴力犯罪的威胁下或是否参与暴力犯罪。政府不关心那些人的死活,但是芬奇(Finch),一位智慧超群,跛脚的亿万富翁决定担起拯救他们的重任。在试播集中,芬奇招募了身心俱伤且被认为死亡的前CIA杀手约翰·里瑟(John Reese 詹姆斯·卡维泽/Jim Caviezel饰),帮助他一起解决这些“潜在案件”。而且,这部剧集的编剧是创作了《蝙蝠侠: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和《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的乔纳森·诺兰(Jonathan Nolan)。

    《疑犯追踪》于美国时间每周二晚10点播出,在下周就会迎来第三季的季终,也代表着它会变得更加复杂。这部剧集变得很有预见性,就因为一件事:网上和电视剧里那些有关政府和公司合作对民众隐私进行监听的编纂故事和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事件披露的几乎完全吻合。虽然《疑犯追踪》还秉承着“一周一事件”的基本程序,但是它现在越发深入地讲述着几名有些偏执、情感受伤并且资本雄厚的义警(他们还经常杀人)的故事。整个剧集的结构也在第三季改变。芬奇和里瑟的警察朋友探员卡特(Carter 塔拉吉·P·汉森/Taraji P. Henson饰)被杀害;两个在平常人看来是疯子的肖(Shaw 莎拉·沙希 Sarah Shahi饰)和“根”(Root 艾米·阿克/Amy Acker饰)加入阵营。根据尼尔森公司(Nielsen)的调查,《疑犯追踪》第三季到目前为止已经吸引了一千四百二十万的观众,虽然这个数字与它去年周四晚9点播出时候的观众人数相比有些微下滑,但它仍位列全美最受欢迎的公共台美剧第五名。



    最近,我与诺兰和克雷格·普拉格曼(Greg Plageman)在他们伯班克(Burbank)的办公室进行了一次谈话。跟一位法国记者一起,我们探讨了剧集基于的各种事实,像人工智能、我们为什么要更相信政府,而不是商业公司,还有剧集中集中讨论地隐私问题,以及为何《疑犯追踪》如此的受欢迎。看完之后,你或许再也不想刷脸书或者google什么东西了。



    Q:这部剧本季改变真的很大。这些都在按照你当初所计划的在发展吗?

    诺兰:本季前半部分主要讲的是卡特(Carter)英雄式的死亡。然后后半部分是在讲网络化,或者说“机器”(the machine)的故事线——比纽约的集团犯罪还要大,范围也更广阔。我不知道,克雷格,我们已经拍了我们计划的所有故事吗?

    普拉格曼:我觉得是。我们还有一些想在明年展开的故事。我想,重要的是,记得当乔纳和我刚开始这部剧的时候,接受的所有访谈里都会说这部剧是围绕着秘密监视展开的。大家会问,“这是科幻题材的吗?”然而现在人们开始渐渐发现这其实是现实。而既然秘密监视已经是一个过时的话题了,我们也不再专注于它,我认为我们接下来一季即将开始的一个很有意思的主题是人工智能的出现。

    诺兰:我们目前已经有三季了,而且大家现在也知道了政府在监视着人们,就如同我们剧中一样。但是我们剧的“机器”和“棱镜”项目(PRISM)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棱镜”项目太差劲了!“棱镜”根本不好用,因为这玩意就只是一个数据库,堆积了一堆数据,不是吗?不过也许现实不可能做到和我们剧中的“机器”那样厉害,但我们又不是什么软件工程师,我们也不需要考虑什么现实的问题。我们在创意方面有无穷无尽的研究开发资金。我们可以想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然后放到剧中。在剧中当芬奇试图建一个能够预测暴力以及人们异常的行为的机器时,他意识到唯一的方法就是建一个最起码和人类一样聪明的东西。而这就是我们目前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不谈这部剧先。我们其实现在正处于一个十分真实的军事竞赛中。而且这个军事竞赛不是由政府带领的,而是像我们剧中那样,是由私人企业带领的,大家都在试图建立一个强人工智能(AGI)——一个几乎和人类一样聪明,能够工业化生产并被使用于特殊领域的人工智能。而那些无聊平庸的人只会说:我工厂车间要怎么设计才能更有效率地制作那些小挂件啊?



    Q:你是技术宅吗?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可都是很宽泛的概念啊。

    诺兰:我们俩都是超级技术宅。我们真的很喜欢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因为我们在国家监视这个问题上真的说对了,所以我们现在又开启了预言模式。但我真的肯定在未来的十年中我们会看到人工总体智能的出现。我们有一些朋友在硅谷——他们告诉我们目前在几个超级富豪之间有一场激烈的竞赛,看谁能先解决人工智能这个问题。这甚至有可能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就发生了;我们的剧就是以这个为前提的。而且我们觉得将我们那个时代的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许多人辛勤工作十年以阻止核恐怖主义的发生的一个计划——作为我们这部剧的一个隐线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大海捞针地找到那颗能将城市夷为平地的炸弹?现在大家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Q:之前的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事件披露了很多信息,而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尽管许多民众已经对国家安全局(NSA)失去了信任,但大家对包括脸书(Facebook),谷歌(Google)和苹果(Apple)等公司在内的棱镜门监听计划(PRISM)的合作伙伴们却仍然不失好感甚至是钟爱有加,或者说至少一直在使用其产品。

    诺兰: 是披露说那些公司把我们这些用户的数据共享给政府了,对吧?我同意,他们是沆瀣一气, 当你把自己的数据交给一家私人公司并期待且深信自己的隐私会得到保障的时候,他们却把你的信息给共享了。但是如果每个人都退一步想想,几乎所有人都对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那群谷歌的家伙们深信不疑,这是一件多么扯淡的事情。然后你们却又都不想让政府接触自己的数据。这不是开玩笑么?这些都是上市交易公司,他们的管理层只对他们的股东负责,不管客户或雇员。这都是在企业环境下,那些莫名其妙且已经有些落后的涉及股东权益的相关法律体系造成的。这些公司实际上都直接和股票市场挂钩,而股票市场则更多的由计算机人工智能来运行操控,这就是这个巨大灾难的根源所在了。现在的股票市场里,频繁的小额交易都是由计算机来操作,这些计算机中参数的值则完全决定了这些公司的价值。而我们恰恰把自己的个人隐私和私人关系向这些公司和盘托出。总之说实话,我虽然对政府拥有这些信息持保留意见,但当国家用警力来保护我们的时候,至少我们现有的社会契约就形成了。可为什么有人觉得比起国家安全局的高层,让这些公司获得信息就更容易接受呢?因为这些公司的公关能力更强,名字也够可爱。他们给予使用者方便,丰富使用者的生活,让使用者开心。但说到底那些信息还是还是可以拿钱买到的。不是我盲目爱国啊,真不敢想象如果脸书被一家海外公司给收购了会怎样。对了,聚友网(MySpace)现在在谁手里?



    Q:贾斯汀·汀布莱克(Justin Timberlake)?

    诺兰: 我不知道谁是聚友网的老板,可能还是Fox吧?Fox早晚会把它卖给中国人。到时候那些信息怎么办?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我们更相信私人公司,因为他们不忠于任何人,但一旦出事儿,我们想去告他们都不行。因为我们已经签了用户许可协议,赋予了他们所有的权利去操作这些信息。要知道,这些信息绝对能成为控制你的把柄。

    普拉格曼(Greg Plageman): 我们真是太虚伪了,想想都觉得可笑。我们还那么喜欢用Gmail。

    诺兰: 我所有的信息都在他们的云里存着!

    普拉格曼: 我们姑且认为这个事件相对来说影响不大,而且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除非有人像当年的胡佛(Hoover)那样站出来说“感谢你们给我提供这些重要的信息。”。这人有可能是政府中一个恶毒的小人,或者一个私人公司的员工。他拿到信息后会说:“好,我的机会来了,我要利用这些信息大捞一笔。”。这种事儿只是还没有发生在我们的眼前而已。但你的整个音乐库都在别人的掌握中,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监听。就像乔纳森说的,你所有的悲喜好恶对他们来说都是唾手可得。而且真正让人感到不能理解的是我们还认为事态是可以遏制的,认为政府或者那些私人公司在做决定的时候会考虑我们的根本利益。如果你随便看看就知道《TED Talks》演讲或者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整天都在折腾两件事:一个是人工智能,另一个是机器人技术。我觉得可以把这些有意思但又有些骇人听闻的因素及事件都融入到我们的的剧集中来。



    Q:你们的剧竟然是CBS的大热门!你听到这句话之后笑了,但是你竟然能把这些想法放进这部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s.)出品的主流电视剧里,实在太有意思。

    诺兰:这是我们在CBS上探索“数字朋克”(cyberpunk,着力刻画阴谋论的一种科幻作品,如《黑客帝国》)的一个过程。非常疯狂,但是很酷。而且CBS一直都很支持我们对本剧的这些想法。从来没有人对我们说:“这是什么人工智能的鬼玩意?”他们允许我们尽情地往这个方向发展,而观众似乎也跟我们一样很喜欢这些内容,所以我们能够继续在这个范围内伸展拳脚。我们认为本剧比那些以未来为主题的科幻作品更有影响力,也更让人不寒而栗。因为它讲的故事并不是发生在几十年后,而就是现在。我们剧中可能有一些比较荒谬或者说牵强的地方,还有一些怎么说呢,很不现实的地方,大家可以尽情无视它们。因为本剧的特点就是叙述性和戏剧性,剧情和现实之间有很大的跳跃。不过我们对于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表现这些问题非常感兴趣。现在的情况是怎样的?因为等到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或是别的什么非人类智慧体开始跟我们互动的时候,就会跟现在剧中的情况很相像了。

    Q:《疑犯追踪》里有不少人都杀过人,而且看起来从未因此困扰过。你觉得本剧塑造了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又持有怎样的善恶观呢?

    普拉格曼:他们都是带着自己背负的重担和怀疑走到了一起。对这个因机缘巧合拼凑起来的队伍来说,隐匿身份的重要性从来都是最紧迫的。而团队的中心则是芬奇和里瑟,以及他们奇怪的默契配合。神秘感是我们在展开剧情的尝试中最有意思的事情。我们讨论过很多关于国家监视民众等等问题,而且我想诺兰的看法和我一样,我们并不是想做什么说教,也不是想对此指手画脚。



    诺兰:《疑犯追踪》的核心是人,这是我们的定位,也是CBS和华纳兄弟公司期待本剧的原因。因为你们总是会产生很多疑问,而这些疑问都是围绕着每周的常规角色、每周的中心人物、每周追踪的人物而产生的。暂忘记这些高大上的问题吧!因为剧中虽然有监视和窥私的画面,但是这里最让人想了解的还是那些执行监视任务的人。我看过M·奈特·沙马兰(M. Night Shyamalan)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不死劫》(Unbreakable),它被塔伦蒂诺(Tarantino)称作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典之一”。我被影片中处理超级英雄的表现手法震撼了,而其中有一幕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饰演的主角走进巨大的费城火车站,轻轻地触碰周围的人,似乎就能感知他们将要去哪里,将要做什么。当然这是因为事先设定了这样的超能力,但是整个场面非常酷炫。而我们这部剧的精华就是在于一个概念:在人群之中,这个人是去上班,那个人是要去杀人,还有人正在为痛苦的过去而遭受精神创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Q:“根”作为第三季的常规角色,最终成为“机器”(the machine)的代言人,这影响着整个剧情的走向。

    普拉格曼:她是我们第一个“半机械人”的角色。我们可以深入探究关于艾米的幕后故事,以及我们给她设计的剧情。不过对于剧集里所有的角色,如果只是“这个人是个杀手;这个人是坏人”如此单方面的设定,那么大家肯定觉得很无趣。每个人都对自己所做的事有其合理的解释。最终你会看到“根”有怎样的曾经,而我们也会发现她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着充分合理的解释,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发展的方向更像是跟随着哈罗德·芬奇(Harold Finch)所认为的路线走的。他们对如何到达终点,以及那里是否有人为因素在控制着机器有着不同的看法。要知道弗斯科(Fusco)第一次登场的时候,他还试图杀死里瑟呢。对乔纳(Jonah)和我而言,本剧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观众很快会忘记他曾经是个坏人,并一直以为他是个正面角色,是一个背负着极其黑暗过去的好人。里瑟和肖可以说是本剧里最理想幻灭的角色,因为两人过去都是毫无保留的杀手,直到他们的老大转而翻脸并追杀他们。所有角色都在寻找一种联系,可以说是某种关系。很显然,他们都曾经经历了在个人关系方面莫大的伤痛。哈罗德·芬奇痛失他的未婚妻,而她依然活着却不知道自己的爱人还健在;里瑟则失去他的最爱,洁西卡(Jessica)。这还没有结束,当他失去卡特的时候,这一集的到来令我感到十分疯狂,同时也体会到吉姆对所流露出的悲痛——我们从一开始见证里瑟和卡特感情的开始,而现在眼睁睁看着它结束。这让人近乎崩溃。这是里瑟从剧集开始以来所建立的一段重要的关系,而现在以卡特的死告终。我认为我们的角色们正努力度过这段沉重的阴影期。



    Q:在之前的访谈中,你曾提到过埃德加·胡佛(J.Edgar Hoover)、反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以及全景监狱。然而像《疑犯追踪》这样一部主流电视剧竟会是由特大企业负责制作并且播出的,这种想法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大多数观众并不知道谁是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而这部剧到目前为止,却让观众们感到浅显易懂。

    诺兰:在公众的广泛认知中,娱乐业便是庞大、邪恶并且爱搞阴谋的。所以,当马克·扎克伯格利用facebook豢养我们所有人时,或许我们也该认识到正是他们将我们的信息暴露给别人。这一切可能都还会相安无事,因为在我们看来,曾经所拥有的那些幼稚的构思,现在我们都已经将这些具有颠覆性和不可思议性的内容融入到了这部电视剧中,而且还从没有人对我们说三道四过。如果你不喜欢这部剧,或者你觉得它可看可不看,那可不是因为华纳或者CBS中的某些人说过“你已经快要揭露‘光照派’了,你必须把那些构想都删掉!”我们可从没听说过什么乱七八糟的‘光照派’或者‘光明会’。时不时地,有人会告诉我们不要再使用“混蛋”这个字眼了,因为我们提到它的频率实在是有点儿高。

    普拉格曼:同来自华纳兄弟的皮特·罗斯(Peter Roth)坐下交谈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都为这东西而感到着迷。我们曾带瓦莱丽·普拉姆[Valerie Plame(美国的“普莱姆事件”)]同所有的编剧一起聊过天,但在另一方面,你却忽略了她也是一位十分注重自己家庭生活的母亲。她不仅仅是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间谍;她也曾拥有自己的私人生活。所有为那些机关组织卖命的人们,他们和我们所经历的都差不多--他们只是为那个机构工作而已。

    诺兰:现在,你得处理摆在你眼前的难题:生活是艰难的,你得吃饭,你得赚钱,还得照顾自己的孩子。纽约实在是太大了,八百万人口,两千万人口,形形色色的人。隐藏在这部剧背后的主旨即是:所有的故事都是弥足珍贵并且引人关注的,其中的一些或许与彼此存在着因果关联,被埋藏在某一不知名角落的人身上所发生的故事可能就是这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事情。这便是一开始时,《疑犯追踪》所表现出的与CBS以往传统剧集略有不同的地方,也是我们想要暗示给观众的。我们喜欢那些以现实主义及自然主义为基础的、看起来能够发生在寻常百姓生活中的故事。但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世事背后却有一个这样与众不同的故事。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我们这部剧中最为吸引人的一部分。万千世界中,这样激烈的反抗正在发生,但却没有人该死地注意到。但多多少少,我仍相信或许会有一部分同样的事情也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至于人工智能这方面的投资,有很大一部分是匿名的,很多投资公司都是不为人知晓的。只有他们公布自己的融资,你才会知道这些人。这些不被世人了解的匿名的公司藏身于帕洛阿尔托(Palo Alto,美国旧金山附近城市)以及山景城(Mountainview,美国加州),有些人在做下一个音乐服务或者娱乐业媒体服务或者破坏性的技术工程。但也有一些人所在建造的某样东西却即将改变世界。



    《疑犯追踪》每周二晚10点,CBS播出。



    想加入我们新闻组给网友提供最快的第一手资讯吗? 赶紧行动吧,报名地址:
    http://www.zimuzu.tv/announcement/index/view/id/13
    YYeTs 新闻组出品 原创翻译 Tyler丶丿 Chrischi817 sbx1984 法恩塔溪 故事云223 豚美丽的窝 审核 六月。天 转帖请注明出处及译者
    http://www.buzzfeed.com/kateaurthur/why-person-of-interest-is-the-most-subversive-show-on-televi



    相关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