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爱情来的时候》:因电视而生的电影

    阅读数:1698 粗糙寡淡一抹烟 LV1 2014-03-12 收藏
    文/粗糙寡淡一抹烟@人人影视

    “爱一个人,恋一座城”,悲欢与离合,都市里的爱情每天都在上演或者即将上演。每年的2月,伴随西方情人节和中国元宵节,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都会以“爱的季节”(SeasonOf Love)为主题制作一系列和爱情有关的节目,今年则重磅推出了《爱情来的时候》(A Time Of Love)系列电影。

    《爱情来的时候》,由TVB和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四国的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联合打造,共有4个独立单元,分别相当于一集电视剧的长度(45分钟左右),从2014126日起每周日晚在香港翡翠台以及诸多亚洲电视台播出。虽然,是按照商业电影的运作模式在操作,但《爱情来的时候》仍然是电视台制作并在电视上播出的4集影视作品,而并非在大银幕上映的纯粹意义上的电影。此类专为在电视上播出而制作的电影,被称为是电视电影(或数字电影),比如国内电影频道(CCTV6)播出的《陆小凤传奇》系列、《镖行天下》系列等等。

    因电视而诞生的电视电影,正如因网络而诞生的网络电影,已经成为必然。如今,早已进入内容为王、渠道为先的时代,对于文化产品的传播和发展来讲更是如此。TVB拥有得天独厚的媒介基础、艺人资源、宣传优势和品牌效应,但作为传统的电视媒体,与烧钱买版权的视频网站面临着同样的问题。TVB要满足对影视内容的需求除了出钱对外购买就是自我内部原创。《爱情来的时候》就是在这种自产自销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可是,随着制作的周期缩短、成本精简、批量需求,我们似乎更需要关注因此对影视作品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通常意义上,除了最终播放媒介和途径的不同,电视电影与银幕电影(非胶片电影)在视听语言和艺术特性等方面是没有大的区别的。可是,与最终播放媒介直接有关的就是影像画面的呈现效果,所以,屏幕大小的物理属性,会影响画面拍摄的镜头角度。大银幕比电视屏幕更适合呈现远景、大全景和具有纵深感、层次感的景深画面,也更加注重空间的叙事意义。《爱情来的时候》中,四个城市上演着四个不同的爱情故事,围绕着人物之间的关系讲述情感故事,人物的动作、情感永远是占据画面绝对比例的特写,城市背景和细节环境多是人物情感的铺垫和物理空间的介绍,时间在叙事中反而是更为重要的元素。马来西亚篇,是四集中相对注重空间写意的一集,但也仅仅限于象征带走不开心、迎接下一站幸福的列车和车站。整个故事在讲述珊面对失忆前后的两位未婚夫的痛苦徘徊时,现在和过去的对比和呼应始终是叙事重点,空间环境与人物关系的互动较少,空间造型感永远次于让人眼花缭乱的人物造型。虽然四集《爱情来的时候》都基本具备了爱情片的类型元素,有恋爱中的年轻男女、起伏的情感冲突、时尚的现代造型、明确的叙事主题,但是从视听语言的角度看,它是更接近电视剧的电影作品。

    鉴于电视媒介的特殊性,在语言和技法上略作妥协,无可厚非。长期服务于电视台的电视导演对于电影艺术技法的理解和习惯会与电影导演有所不同。我们也不可能用经典艺术电影的创作手法来对商业性电影做出条框般的规定,尤其是《爱情来的时候》这样的商业电影。《爱情来的时候》立足爱情季,讲述爱情故事,渲染温馨浪漫的氛围,甚至实现全亚洲范围的跨界合作,有明确的创作动机、目标受众和预期市场,影片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功的,甚至是具有突破性的。

    《爱情来的时候》是电影电视化极为典型的一个例子,但我们还是应明确,电影毕竟不是电视剧,其间的界线是不能够完全冲破的。2011年,国内院线银幕上的黑马《失恋33》,即使在市场和口碑上都取得了极好的成绩,但依旧与《巴黎,我爱你》、《纽约,我爱你》这些爱情电影有所差距。导演滕华涛执导了《双面胶》、《王贵与安娜》、《裸婚时代》等诸多电视作品,他明显也将电视剧中的那套东西照搬进了电影里,与冯小刚的小品式电影一样在人物对白、故事情节上极尽之能事,而在电影语言和造型上却相当朴素、简陋。时代与文化,创作者与受众之间从来都是双向互动的。越来越像小品、形象片、电视剧,不仅是《爱情来的时候》,也已经是当前国产电影的趋势和问题之一。这个问题,需要每个人审思。

    相关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