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故宫的艺术回响——小议纪录片《卢浮宫的珍宝》

    阅读数:3537 飘雪又一年 认证评论员 2013-11-20 收藏


    一般来说,有三大和四大世界博物馆之说: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两者的区别在于多加了一个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当然,近年也有五大的说法,添的就是我们的故宫博物院。国外一般认可的是台北故宫,可是我们当然不这么承认,于是采取折中的说法:两大故宫同出一源,理应合为一处看待。这种说法的是非曲直不在本评讨论范围内,姑且一提。我会告诉你这个问题说不清我不想平白招骂吗?


    本人穷学生一枚,家徒四壁,三大四大都未踏足,第五大也只去了一半,所以信息均来自不要钱的网络及借来的书籍。好吧我跑题了。总而言之,前三大博物馆的权威性鲜有质疑,三大收藏各有所长、各有偏重,吸收藏品的实力也不相伯仲,但总体来说,卢浮宫的名气稍胜一丝。因为除了收藏本身,卢浮宫亦是法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此处不剧透,略去几百字,反正它历史悠久,先是皇帝的宫殿,后是皇帝的游乐场。但与我们故宫不一样的是,卢浮宫很早便向人民大众开放,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艺术馆。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卢浮宫的装修比咱们故宫精美,设计师的审美也比咱们皇帝高,但要论历史,咱们向来是不怕的。俺们这么大个地方,前后折腾了三五千年,难道还搞不过你一只公鸡?就算我们足球踢不赢你,蹴鞠可不见得输。既然历史方面旗鼓相当,说来说去,我们还是主要差在了东西上。



    卢浮宫有几大镇馆之宝,向来说法不一。但是可以肯定,《蒙娜丽莎》必在其列。即使不是欧美人,即使是文盲,知道她的人也不少,甚至被写进多种语言的书和歌曲。拥有这种等级藏品的博物馆,想不成为世界级的都不容易。而我们的故宫藏品虽丰,却基本局限在中国文化范围内。尽管《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在本国家喻户晓,放在世界上名气始终不能与维纳斯、梵高《向日葵》等相较。当然,这于近几个世纪西方文化引领世界密不可分,但作为日益崛起的中国,我们是否可以放开眼界,不仅仅局限于中华文化,也广泛吸收其他文明的艺术品?哪怕出于传播中华文明考虑,我们也得先引起人家兴趣不是?三大博物馆无不兼容并包,既有西方艺术馆,亦有伊斯兰、非洲、印第安馆,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古代名品不易得,我们还可以从现代入手,向大都会博物馆学习。相较其他两大,由于美国本身历史限制,大都会起步晚。但如今形成分庭抗礼局面,除了美国人财大气粗,还在于它号准了现代艺术的脉象。作为传统的世界艺术中心,巴黎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始终抱着似是而非的暧昧态度,与纽约的热情欢迎态度截然不同。因此,大都会博物馆能在于卢浮宫的较量中胜出,抢得毕加索《亚威农少女》、杜尚《走下楼梯的裸女》等藏品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故宫的藏品基本偏重古代,从我国艺术史角度看来无可厚非,但从博物馆长远发展则未必。经典是不是永远保持经典不好说,新的经典却必然会不断诞生。本人不熟悉故宫的收藏计划,仅就目前所见,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



    如果只是这点感想,这篇评实在没什么存在的价值。其实无论什么样的藏品,只是外在的表象,真正有意义的是欣赏它们的普罗大众。大家都知道《兰亭集序》《富春山居图》,可是有多少人认真地观察过它,说得出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它,为什么喜欢?据说有一种叫大卫综合症的病,专指被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塑震撼从而产生战栗、昏厥、休克等症状的人群,可见他们对大卫的钟爱程度之深。而随手翻开国内世面常售的所谓艺术杂志,满纸都是鉴宝、升值,难道艺术品的价值非得用钱衡量?艺术与音乐一样,具有跨越国界和语言的力量,所以我们的《女史箴图》吸引了无数大英博物馆的游客,所以台北故宫的海外展出感染了许多少年立志学习中华文化,来到中国终生从事汉学研究。我们的文化不仅有历史,更有美。倘若我们对艺术的解释只剩下值多少钱,我们的故宫怎能变成艺术的殿堂?我们的人民怎能感受到美的力量?北大校长蔡元培一生致力“美育”,认为艺术能从深层熏陶人的灵魂。我们的故宫有巍峨的建筑,数以千计的中华瑰宝,从中走出的中国儿女,难道不能为它的美而战栗、而热泪盈眶吗?


    相关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