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唯一的一座奥斯卡奖是凭借《201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摘得的“最佳效果奖”?而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在奥斯卡上唯一的胜利来自他和其他人为《舞台春秋》(Limelight)共同谱曲的配乐?事实上,这些卓越的影人和其他许多好莱坞大牌一比,他们在奥斯卡的舞台上还算收获颇丰的呢。
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
尽管在90年代的《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与《艾德·伍德》(Ed Wood)中都有出色表现,但一直到2004年,约翰尼·德普才以其在《加勒比海盗1:黑珍珠的诅咒》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中对基斯·理查兹(Keith Richards)致敬的表演第一次获得奥斯卡奖的提名。
格伦·克洛斯(Glenn Close)
这位《致命吸引力》(The Fatal Attraction)里的复仇者一次又一次在奥斯卡之夜惨遭拒绝。1983年至2012年,格洛斯六度提名无一获奖,似乎投票者们都有着点《大寒》(The Big Chill)情结,巴望着这位受欢迎的女星不偿所愿似的。
加里·格兰特(Cary Grant)
他在美国电影学会(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评选的“百大明星”排行榜上位列男星第二,仅次于亨弗莱·鲍嘉( Humphrey Bogart)。尽管在许多喜剧和戏剧中均有出色表演,但这些角色都没能为他赢得一座小金人。这位出生于布里斯托尔的男星仅凭《断肠记》(Penny Serenade)和《寂寞芳心》(None But the Lonely Heart)获过两次奥斯卡提名,他的遗憾也只能用1970年的终身成就奖来勉强弥补了。
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 )
一线巨星并不总受奥斯卡青睐。迄今为止汤姆·克鲁斯与导演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合作的《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与卡梅伦·克罗 (Cameron Crowe)合作的《甜心先生》(Jerry Maguire)以及与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合作的《木兰花》(Magnolia)均为他收获了奥斯卡提名。相信阿汤哥迟早会耐不住性子呼唤:“给我奥斯卡!”
彼德·奥图尔(Peter O'Toole)
从1962年的《阿拉伯的劳伦斯》( Laurence of Arabia)到2006年的《末路爱神》(Venus),这个老戏骨已经获得8次最佳男主角提名,成绩惊人,但次次无功而返。与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出演《教父》(Godfather)和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出演《愤怒的公牛》(Raging Bull)后的光彩相比,彼德·奥图尔的事业并没有得到奥斯卡光环的眷顾,尽管他在2003年勉强接过了心存愧疚的奥斯卡授予的终身成就奖。
阿尔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
早在1964年他就凭《汤姆·琼斯》(Tom Jones )收获了自己首个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提名,此后1975、1984和1985年的奥斯卡这名曼彻斯特男演员均被提名,最近一次提名是在2001年凭借《永不妥协》(Erin Brockovich) 获得,而这一次他还是输给了《毒品网络》(Traffic)主演本尼西奥·德尔·托罗(Benicio Del Toro),运气实在不咋滴。
安吉拉·兰斯伯瑞 (Angela Lansbury)
尽管她在80年代荧幕经典作品《谋杀,她写道》(Murder, She Wrote )里塑造的侦探形象深得年轻一代喜欢,但她主要还是活跃在大屏幕上,且成就斐然。凭借《煤气灯下》(Gaslight),《道林格雷的肖像》(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和《满州候选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她三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不过她至少在金球奖上凭借后两部电影圆了自己的“最佳女配角”梦。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
《异形》(Alien)与《银翼杀手》(Blade Runner)这两部毫无疑问的经典通过其内在的特质塑造了现代电影的外表,然而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直到凭借1992年的《末路狂花》(Thelma and Louise)才获得了第一个奥斯卡提名。尽管之后令人称道的影片还有《角斗士》(Gladiator)和《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他的壁炉前还为奥斯卡小金人留着位置。
布拉德·皮特(Brad Pitt)
奥斯卡之夜的第一条规矩就是:不谈获胜。对布拉德·皮特来说,采取这样的心态并不稀奇。由他出演的奥斯卡提名影片《12只猴子》(Twelve Monkeys)、《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和《点球成金》(Moneyball)均告落榜。不过,他倒是能从2006年MTV电影大奖中凭借《斯密斯夫妇》(Mr & Mrs Smith)赢得的“最佳打斗奖”中得到点安慰。
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
要是詹姆斯·迪恩留在人世的时间久一点,他会有怎样的成就呢?尽管这样想很令人痛苦,但是他留下的三部电影依然有着强大的力量。虽然《无因的反抗》(Rebel Without A Cause)遗憾地被忽视了,但在迪恩生后的连续两年凭借1956年的《伊甸园之东》(East Of Eden)和1957年的《巨人》(Giant)获得了提名。
西格妮·韦弗(Sigourney Weaver)
在奥斯卡典礼,没人听得到你惊叫。不过这句话放在1989年的典礼上足以成为标语了。西格妮·韦弗在《雾锁危情》(Gorillas In The Mist)中饰演的主角和《打工女郎》(Working Girl)中的饰演配角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都没有为奥斯卡所青睐。两年之后的《异形》(Aliens)也未成功提名。
塞缪尔·杰克逊(Samuel L Jackson)
除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The Academy)火速推出一个“最频繁龙套奖(Most Ubiquitous Screen Presence)”的新奖项,那么对于塞缪尔·杰克逊来说,只有他在《低俗小说》(Pulp Fiction)中饰演尤勒(Jules)的醉人出演得到了奥斯卡奖的认可,获得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近期来看,塞缪尔会一直忙着饰演“独眼侠”一角【原名尼克·福瑞(Nick Fury),美国惊奇漫画公司创作的漫画人物】。
黛博拉·蔻儿(Deborah Kerr)
于2007年逝世的英国女演员黛博拉·蔻儿曾在自己演艺事业鼎盛时期(1950-1961年间)获得了六次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包括《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等】。虽然1969年以后黛博拉仅出演了一部电影,不过1994年她重新露面并接受了奥斯卡授予她的终身成就奖。“谢谢大家给予了我这么快乐幸福的一生”,领奖后她对台下的粉丝们充满感激的说到。
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
理查德·伯顿的一生波折重重,不过至少他获得的奥斯卡奖提名(7次)比经历的婚姻次数多(5次)。可惜的是这位声音沙哑的威尔士花花公子直到1984年去世(年仅58岁)都没能“钓到”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这条“大鱼”。应该说最遗憾的是理查德没能凭《灵欲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斩获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因为那年同影片的另外两位演员都成功折桂【其中包括理查德后来的妻子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
相关讨论